對30國征收反傾銷稅,最高稅率高達103.1%,中方這波出手堪稱快準狠,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中方相關產業再遭損壞,期限定在5年,歐盟很苦惱,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還沒有個結果,又從中方收到噩耗,特朗普為避開反傾銷稅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屬于美國的那份苦果已悄然而至。
被征收反傾銷稅的30個國家,分別是歐盟27國、英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因為在不銹鋼鋼坯和不銹鋼熱軋板/卷存在傾銷行為,中方決定自2025年7月1日開始,對涉事的30國征收5年反傾銷稅,處罰是相似的,卻也是不同的,區別在稅率上。
首先是最高的韓國,反傾銷稅率高達103.1%,株式會社POSCO一家例外,只有23.1%,它特殊的原因在自身足夠努力,曾請求調查機關考慮自己提出的價格,經過縝密的調查和評估后,官方證實其提出的價格可以消除國內產業遭受的危害,歐盟和英國居中,稅率都是43%,印度尼西亞最低,只有20.2%。
然而,涉事方個個不冤枉,英國對中國的鋼絲繩和鋼纜發難,韓國對原產于中國的熱軋碳鋼或合金鋼中厚板的反傾銷稅從4月份就開始了,歐盟對馬口鐵的反傾銷稅額更是高達62%,印度尼西亞也找出理由,對尼龍薄膜征收了為期四年的反傾銷稅。
“貿易保護主義”在西方率先開頭,他們打著保護本土企業的由頭,有些卻連實質性的證據都拿不出,中方是在經過仔細調查后才決定出手,還直接表態,若涉事國不滿決定,可以走程序申請復議,也可以提出訴訟,言下之意,你若有充足的理由證明不合理,中方不排除會更改決定,中方的坦蕩更證被制裁方行為的上不得臺面,尤其歐盟,近期的麻煩事是真多。
稀土一事上,歐盟對中國有所求,他們換著花樣的希望中國放寬管制,有時是打苦情牌,有時是下場威脅,著急的背后,證明的歐洲對稀土問題的擔憂,但就歐盟極度在意的這件事,中方并沒有完全順其心意,只是稱已加緊批準合規申請,歐盟應該耐心一點。
而伊以沖突中,特朗普雖稱贏了,哈梅內伊不留情面的發言還是讓特朗普難堪,換個賽道找存在感,威脅要對歐盟征收10%的普遍關稅,歐盟起初很囂張,近期卻釋放出了妥協的意思,彭博社消息,歐盟愿意接受特朗普10%普遍關稅的要求,前提是美國要在醫藥、酒類、半導體和商用飛機等關鍵領域給予歐盟豁免。
事實上,歐盟選擇妥協是注定的,其一,它的汽車及零部件嚴重依賴對美國的出口,價格上吃的虧,還能在數量上補回來,其二,歐盟不太能承受真與美國撕破臉的代價,擺在歐盟面前的可能有四種:一項可接受的不對等協議、一項無法接受的不平等協議、延長期限以及徹底撕破臉,10%關稅的付出相較于歐盟商品在美國市場得到的利益,對歐盟來說還是能接受的,它屬于可接受的不對等協議,但達成的關鍵不在歐盟,特朗普沒有固定的底線,他想從別人身上得到的東西是會隨著國際形勢變化的!
但其實,特朗普也是吃虧者,新一輪的反傾銷稅雖然沒有美國的份,價格飆升的“中國制造”美國卻飽嘗苦頭,眾所周知,“中國制造”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特朗普雖然試圖說服美國民眾關稅是中國在為美國買單,但購物平臺上的價格,卻清晰說明了兩件事:特朗普在自欺欺人以及美國人離不開“中國制造”。
要知道,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初心可是推動美國制造業回流,可惜,現實情況是面對上升的成本,美國電商買家已經選擇鋌而走險,試圖更名產地以規避關稅,不值得提倡的行為起到的效果也是杯水車薪,美國很難找到像中國這般,基礎設施又好,勞動力又充足且監管也跟得上的存在。
包括歐盟在內被征收的反傾銷稅的30個國家也好,美國也罷,他們的遭遇都在證實一個道理:想和中國做生意,就必須拿出誠意,以歐盟和美國都非常在意的稀土為例,若不是美歐行為太過分,中方也不會有反制行為,某種程度上來說,中方的反制是被動的,想緩和關系,美歐肯定要有示好的舉動,總想著用強硬套白狼,怎會有這么美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