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北路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團正式成立并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的宣講活動,以生動故事展現虹口“海派文化發祥地、先進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的獨特魅力,同時深入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為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注入新活力。
四川北路街道是虹口“文化三地”的重要承載地,擁有51處革命舊址遺址、占全市12%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以及100多處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名人文化印跡,被譽為“沒有圍墻的文化博物館”和“天然的黨史學堂”。近年來,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理論宣講工作,先后成立了“川北新動能”市民宣講團、“川域青流”青年宣講隊、海上舊里解說團等多支宣講隊伍,并不斷創新宣講形式,加強宣傳隊伍和陣地建設。
2025年,街道通過社會招募、海選和現場比拼等環節,遴選了15位黨員、居民和企事業單位職工,組建了四川北路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團。該宣講團立足區域豐厚文化資源,積極組織宣講員進社區、進學校、進樓宇、進單位,講述虹口“文化三地”的精彩故事。
在宣講團成立后的一個月內,宣講員們精心備課,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現場宣講活動。魯迅故居志愿者講解團的徐欣然分別帶領00后團員顧珮琳和80后團員王宗樂走進三中心幼兒園,以童趣化語言為孩子們帶來“一條神奇的故事街”,深受小朋友喜愛。街道李白民兵先鋒隊的瞿俊為社區來訪人員講述《魯迅先生的15分鐘生活圈》,帶領大家領略魯迅筆下的生活場景。
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團團長郭楊俊杰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站為親子家庭宣講;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店長王文彥為社區文化愛好者宣講。
新團員梁瑋琳帶領魯迅紀念館的專業講解員實地走訪、現場講述景云里的故事;來自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于鐘涵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為居民進行“文化三地”宣傳;95后團員曹雨薇和新團員魯加森還在魯迅存書室數字會客廳、木刻講習會文化會客廳為來訪的200多名中學生進行宣講。
通過這些生動講述,宣講員們以文化故事為切入點,宣傳黨的創新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化了理論宣講工作,展現了虹口“文化三地”的勃勃生機。未來,街道“文化三地”宣講團將與其他宣講隊伍一起,深入實施街道的“文化賦能活力工程”,提升隊伍素質,豐富宣講方式,打造宣講品牌,為創新引領四川北路提升發展注入文化內動力,為新時代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探索新路徑,持續賦能虹口“文化三地”建設。
記者:張城凱
編輯:張城凱
圖片:四川北路街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