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宣布“美國黨”成立
馬斯克宣布 “美國黨” 成立,欲打破兩黨制格局
當地時間 7 月 5 日,美國知名企業(yè)家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 X 上鄭重發(fā)文,宣告 “美國黨” 正式成立,其宗旨是 “還給人民自由” 。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瞬間在政治和商業(yè)領域激起千層浪,為美國本就復雜的政治格局增添了新的變數。
馬斯克此次創(chuàng)建新政黨,與近期他和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政策上的激烈分歧緊密相關。特朗普力推的 “大而美” 稅收和支出法案成為兩人矛盾的導火索。該法案內容繁雜,涵蓋了延長 2017 年特朗普任期內通過的企業(yè)和個人減稅措施,新增對小費、汽車貸款等的稅收減免,同時增加國防開支以及打擊非法移民的資金投入等多項條款,長達 1000 多頁。
6 月 30 日,馬斯克對這一法案進行了猛烈抨擊。他言辭激烈地表示,那些支持該法案的議員應該感到羞愧。并且,他還放出 “狠話”,若法案通過,第二天就會成立 “美國黨”。當地時間 7 月 4 日,特朗普簽署 “大而美” 稅收和支出法案,使其正式生效。而在法案簽署成法的幾個小時前,馬斯克再次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起了關于建立新黨派 “美國黨” 的投票。在收到的約 124.9 萬網絡投票中,高達 65.4% 的網民支持成立新黨,這一結果促使馬斯克果斷兌現承諾。
事實上,馬斯克并非近期才萌生創(chuàng)建新政黨的想法。早在 6 月 5 日,他就向社交平臺上的 2.2 億用戶發(fā)起投票,詢問是否同意 “是時候在美國創(chuàng)建一個真正代表 80% 中間派的新政黨了” 。當時的投票結果顯示,超過 80% 的投票者都選擇 “是” 。從那時起,馬斯克便在為打破美國長期以來由民主黨和共和黨主導的兩黨制格局而布局。
馬斯克期望 “美國黨” 能夠聚焦拿下 2 至 3 個參議院席位、8 到 10 個眾議院席位。他認為,憑借這些席位,在有爭議法案的投票中,“美國黨” 能夠起到關鍵作用,推動法案朝著民眾意愿的方向發(fā)展。然而,“美國黨” 從宣布成立到真正在政治舞臺上站穩(wěn)腳跟并發(fā)揮影響力,面臨著諸多巨大的挑戰(zhàn)。
從法律層面來看,美國各州對于新政黨的選票資格認定有著不同且復雜的規(guī)定。以加州為例,一個新政黨若想出現在該州的選票上,必須吸納并維持該州至少 0.33% 的選民成為該黨成員,或者收集 110 萬名選民的簽名。想要獲得國家層面的認可,新政黨還需要獲得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的認可。美國選舉專家布雷特?卡佩爾指出,“所有州的法律都偏向兩大黨,第三方很難‘出頭’,新政黨在獲取選民簽名的過程中也有可能面臨法律問題”。并且,創(chuàng)建一個新政黨并讓它參加選舉的門檻極高,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卡佩爾預估,整個過程可能 “耗資數億美元”。
雖然馬斯克個人擁有超過 3500 億美元的巨額身家,旗下的 X 平臺也能為新黨提供一定的宣傳渠道,但要對抗在美國政壇根深蒂固、成立數十年且擁有龐大政治資源和組織網絡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仍顯得力不從心。此外,新政黨在組建和發(fā)展過程中,還需要構建完善的組織架構、制定明確的政治綱領、吸引優(yōu)秀的政治人才以及獲得廣泛的民眾支持,這些都是 “美國黨” 短期內難以一蹴而就的。
“美國黨” 的成立無疑為美國政治生態(tài)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引發(fā)了民眾對于美國政治格局變革的期待。但在重重挑戰(zhàn)之下,他能否在馬斯克的帶領下茁壯成長,真正打破兩黨長期壟斷的局面,成為重塑美國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全球都在密切關注,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