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究在上海”暨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座談會在上海社會科學會堂舉行。專家們齊聚一堂,圍繞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究、上海的戰略地位和使命擔當、“兩個結合”等議題展開交流討論。
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馮秋婷教授認為,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本質上也是黨的領導思想,具有多重領導學意義,包括高度重視被領導者的作用、高度重視客觀環境和組織目標、高度重視領導者自身的提升完善等。她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究已經成為上海領導科學研究的戰略高地,充分彰顯了學會的使命擔當。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為松就學會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兩點思考:一是把握時代脈搏,探索人工智能與哲學社會科學的深度融合、雙向賦能;二是總結黨領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歷史經驗,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副院長鄭金洲回顧了學會與中浦院共同推動領導學學科發展的經歷,總結了雙方在黨的領導力研究、領導教育學探索、課程體系及特色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合作成果。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羅峰教授認為,學會的影響力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將學理、道理、哲理和實踐貫通,并向各個領域拓展;三是追蹤領導學的國際前沿熱點;四是注重培養青年學人。
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智強用“專、新、廣、韌、活”概括學會工作特點。即,在專業提升和學科建設上構建規范化、科學化、體系化話語支撐;與時俱進拓展學科內涵和研究場域;延伸專業領域發揮交叉學科優勢;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不斷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除了完善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架構外,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
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會長、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教授將學會工作的主要特色歸納為“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黨的指導思想引領下,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關鍵時刻發出學者的聲音;二是堅持學術創新,學術性是學會的生命所在,錨定領導科學,率先提出很多新概念;三是實踐性,面向基層、面向實踐、面向群眾,從一線挖掘研究素材;四是堅持法治性,依法治會、依法辦會。
找準戰略定位、搶占戰略高地
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創始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首任常務副院長奚潔人教授回顧了學會創立的過程。1983年5月,由夏禹龍等上海四位學者合著的《領導科學基礎》一書在上海出版,標志著領導科學這門新興學科在中國的誕生。他指出,創會的初衷是為黨育人的政治責任,以及為研究領導工作規律、領導干部成長規律和領導干部教育規律提供學科支持;上海要以“黨的誕生地、領導科學發祥地、國際大都市”為戰略定位,搶占黨的領導力研究、學科建設、國際交流高地。
學會成立發起人之一、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原副會長鮑宗豪教授認為,領導科學學會的現代化意識、國家意識、專業意識、社會意識都比較強,其總體定位要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上海發展定位和戰略中體現出來。此外,要進一步深化“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研究,加快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
學會成立發起人之一、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原副秘書長賀善侃教授認為,堅持不懈辦好學會特色活動要繼續在重學術、重實踐、重青年三個方面用力。
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副會長陳麟輝認為,提升文化領導力,保持上海文化的戰略敏捷要在傳播構建、創新動能等發面發力,同時要將上海金融優勢轉化為文化資本運作能力;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于洪生教授回顧了學會研究主題從“執政能力”到“黨的領導力”的演進歷程;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副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陶思亮教授作為青年代表提出未來五大計劃,持續為學會注入青年創新活力。
專家們一致認為,本次會議既是學會創會二十多年的工作回顧總結,又是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提升學會理論研究和工作水平的有力舉措。當天的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力研究在上海》新書發布,以及學會五大品牌授牌儀式。
原標題:《資訊 | 黨的領導力研究在上海走過20年》
欄目主編:楊逸淇
來源:作者:文匯報 于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