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男孩暴雨中被網約車扔半路”一事
引發廣泛關注
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7月2日
天津的武先生在社交平臺發帖稱
12歲的兒子小石和一名朋友打車回家
遇到故意拒載卻不主動取消行程的司機
把孩子丟在半路無助淋雨
據報道
相關訂單顯示
小石和朋友16點24分
通過網約車平臺打車
同時勾選了第三方平臺選項
最終由一位快車司機接單
圖為打車界面
訂單起點和終點
車程約10分鐘
“但是當天天津一直下大暴雨
路面的積水沒過腳踝了
司機接到孩子后
沒有在軟件中點擊接到乘客
而是開了一小段路
大概2~3分鐘
對孩子說下一單要超時了
把他們放路邊
要他取消訂單重新打車”
武先生介紹
司機拒載在先
卻對孩子說“免費帶了你們一段
也不收錢了”
這讓他十分氣憤
“孩子們沒帶雨傘
看到車外傾盆大雨
起初并不愿意(下車)
最后被司機趕下車了
告訴孩子還得支付取消訂單的4塊錢
傻孩子下車還說了聲‘謝謝叔叔’
然后在大雨里淋成了落湯雞
半小時后才打到出租車回家”
訂單信息
根據天津市氣象臺7月2日發布的消息
當天16時43分
天津將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升級為黃色預警信號
當時天津將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黃色預警信號
暴雨中被拒載
小石的打車經歷
讓不少網友氣憤不已
網友評論截圖
7月3日,平臺回應稱——
已經核實到
司機確有因故取消訂單的操作
按照規則對其賬號處以封禁處罰
實際乘車人為未成年人
司機在接單過程中
缺乏應有的關懷和基礎的保障
取消訂單后也未向平臺報備
平臺深表歉意
將全力配合乘車人家屬需要
7月4日
光明網發表評論稱
一句“謝謝叔叔”
讓孩子的禮貌善良
和網約車司機的冷漠無德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像一記重錘
叩擊著成年人世界的社會倫理共識
封禁一個賬號可能只需幾秒
但修復孩子和社會被傷害的信任
又將需要多久?
網友評論截圖
延伸閱讀
5月9日,有一IP地址為上海的女子發布帖子稱自己在乘坐滴滴網約車時,被聾啞司機偷拍了自己在車內的視頻,并被上傳到了某短視頻平臺,視頻被轉載到另一平臺后獲得了大量點贊。該女子的熟人發現后將該情況告知女子,女子這才知道自己在車內被錄像。
女子所發帖子截圖
女子在帖子中表示自己在乘車時知道是聾啞司機,還打賞了10元錢。“司機在車里除了滴滴公司的監控外,另外裝了一個360度的監控。平時會拍攝很多女乘客視頻,配一些低俗的標題引人眼球。”女子表示該司機在某平臺兩百多條視頻全是女乘客的監控視頻。
該司機在某平臺兩百多條視頻全是女乘客的監控視頻
女子隨后在帖子中表示,自己聯系了滴滴客服,滴滴客服的處理方式為讓該司機刪除了與女子相關的視頻,“司機只刪了置頂我的視頻,其他視頻一條沒刪,甚至還留著另一條置頂視頻。”
5月10日,該女子告訴記者,“司機偷拍過兩百多個女生的視頻。”對于記者的其他問題,截至發稿,該女子暫未回復。記者查詢網傳該司機個人賬號,發現該司機已清空自己賬號的全部內容。
網傳聾啞司機個人賬號已清空
滴滴客服告訴記者,“車內錄音錄像是平臺安裝的,司機是不允許私自安裝錄像設備的。”客服表示,不論是司機私自給乘客拍照或者錄像,“都是侵權的。”同時滴滴客服表示將去核實此事,“核實成立的話,會嚴肅處理。”
對此,知名律師、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雖然《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并未明確禁止網約車車上安裝監控設備,但是安裝和使用監控設備過程中,遵循合法、合理、必要的原則,不能侵犯乘客的隱私等合法權益。
在本案中,網約車司機私自安裝攝像頭,目的是窺探乘客隱私,將監控視頻用于非法目的、泄露乘客個人信息,這種行為是違法的。該司機侵犯了女生的肖像權,隱私權。根據《民法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司機未經允許拍攝女乘客車內視頻并上傳,屬于公開他人私密信息,侵犯了乘客隱私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屬于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如果司機涉及有大量偷拍視頻,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有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行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女子因此遭受嚴重精神損害的,還可要求司機和滴滴平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