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日本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第11艘最上級隱形護衛艦“龍田”號完成了下水儀式,距離首艦服役僅過去4年,日本已悄然建成了一支亞洲規模最大的隱形護衛艦隊。
當世界目光聚焦在俄烏戰場時,東瀛殺手正在以每月萬噸的速度向海洋投放作戰力量。
更令人警惕的是,這只是日本野心的冰山一角——兩艘1.2萬噸的“宙斯盾系統搭載艦"正在船臺成型,改裝后的“加賀”號航母將搭載F-35B戰機,七艘準航母已完成戰略布局。
一支二戰后最龐大的日本海軍正在和平憲法的縫隙中悄然復活。
日本海上自衛隊“最上級”護衛艦的下水速度之快令人咋舌,4年完成了11艘隱形護衛艦建造,第12艘已進入總裝階段,第2批10艘隱形戰艦目前也已啟動建造,噸位提升到了4800噸,單艘造價4.5億美元,全艦預留了武器升級接口,戰時能夠快速換裝戰斧巡航導彈。
“反潛只是偽裝,模塊化才是核心。”最上級護衛艦是亞洲最先進的隱形護衛艦,沒有之一,這些戰艦既代表著日本先進的工業技術,也是日本科技實力宣言。
日本目前擁有的戰艦數量近170艘,主力戰艦為7艘準航母,8艘宙斯盾防空驅逐艦,33艘導彈驅逐艦,11艘最上級隱形護衛艦,9艘大型登陸艦、27艘潛艇,此外還有一批掃雷艦、獵潛艦、綜合補給艦等……全部為新銳戰艦。
日本海上自衛隊群新編制戰艦分為3個海上作戰群,每個集群配備一艘準航母(出或加賀號),2~3艘宙斯盾驅逐艦,4艘通用驅逐艦,3艘最上級隱形護衛艦,2~3艘蒼龍級潛艇。
稍懂軍事的朋友就知道,這種配置極其豪華,所有艦艇均為世界一流,且裝備的OPY-2相控陣雷達能夠與美軍CEC協同交戰系統聯網,一旦開戰,這些海上作戰平臺能夠自動接入美軍殺傷鏈。
日本是島國,自古以來海上力量就強,甲午海戰大敗北洋艦隊,日俄戰爭全殲沙俄艦隊……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就擁有世界第2大海上作戰力量,擁有636艘艦艇,其中11艘航母,12艘戰列艦,37艘巡洋艦,130艘驅逐艦,63艘潛艇……總噸位相當于美軍的80%,否則憑什么與美國海軍扳手腕呢?
根據蘭德智庫日前公布的數據,日本海上自衛隊戰艦數量以及綜合作戰實力已經能夠橫掃整個東南亞,甚至擁有與中國海軍一決高下的實力。
看到這,或許有些“遙遙領先”網友不服氣,因為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海軍總噸位已位列世界第2,艦艇數量甚至超過美軍,航母、兩棲攻擊艦以及萬噸大驅一應俱全,紙面數據遠超日本海自。
但你也要知道,寶馬和寶駿都叫車,質量一樣嗎?日本戰艦整體質量是高于我們的,其他的不說,僅艦載電子和雷達系統就強于我們,這是事實。如果依然帶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態會吃大虧的,中國是陸權國家,從來都不是海上強國。
1891年李鴻章派提督丁汝昌率亞洲第一艦隊北洋水師訪問日本(威懾日本),北洋艦隊的實力讓日本震撼不已,自此奮起直追,僅用3年就在1894年甲午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逼迫清政府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狂妄自大一定會付出代價。
再看空軍方面,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1443架飛機,其中戰斗機約800多架,還斥巨資從美國引進了147架F35A(目前已交付40余架)。完全交付后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實力將一舉超過俄羅斯,位列世界第3。
我國空軍雖紙面數據有3000多架戰機,但其中1000架是二代機,1000架是3代和4代機,殲20以上5代機僅300多架,裝備了14個航空旅。
日本主力戰機是F15J型和E型(重型戰斗機)、F-35B和自主研發的F2(綜合性能超F16C),這幾款都是世界一流戰機。此外,日本自主研發的6代機F3“烈風”也進入了測試階段,日本航空自衛隊實力的確能夠與中國空軍一戰。
大和民族與我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野心勃勃的同時卻又堅韌低調,從不夸夸其談,一直憑實力征服世界。
蘭德智庫的評估報告是否具有可信性,大家見仁見智,但我們相信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科技競爭,日本被譽為科技王國,軍事科技沒理由會落后于我們。根據OS的評估,我們目前的教育質量與日本還有80年差距。
戰敗國之故,日本沒有辦法發展核武器,但世界上最小的核反應堆卻出自日本,高3米,寬4米,潛艇與驅逐艦上安裝后立即就會成為了核潛艇、核動力航母……
我們這個鄰居的實力非常強,這一事實應該得到肯定與警示,切,不可驕傲自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