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一中熊子燁考進清華了。
不是競賽保送,不靠特長生加分,實打實681分拼進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這名字今天在黃陂人朋友圈刷屏。縣城教育資源肯定比不上大城市,可熊子燁證明一件事:方法用對了,小地方也有真金。
他小學前川六小,初中前川三中,高中進黃陂一中。全是本地普通公立學校。班主任胡文斌說細節是他的絕活。去年初剛開學,語文老師楊冰指著他卷子嘆氣:“熊子燁,你字寫得要飛出去!”第二天這學生交來的作業,每個字都乖乖縮在方格里,棱角分明像印刷體。他每天雷打不動六點起床,生物書攤在桌上背概念,教材原話能一個字不差默出來。真的,不騙你。
課本筆記誰都會做,可他的本子搶手到同學排著隊借。別人密密麻麻寫滿公式,他用紅筆劃物理定律推理鏈,拿綠筆標數學邏輯銜接點。一翻那本子,知識點全是串起來的網。做題更狠。錯一題就是開膛破肚找病根——解題步驟旁批注“錯因:二級結論誤用”,再補條“對策:回歸教材定理2.3”。這套錯題解剖法全班都學會了,年級平均成績這學期硬是提了9分。
考進清華數理基礎科學班,熊子燁目標是關鍵技術攻關。這話不是場面文章。前川三中帶他的生物老師提過,當初解釋癌細胞轉移機制,他在課本空白處手繪血液流動路線圖,箭頭硬生生拐進淋巴管節點,批注寫“此處擴散概率提升67%”。這種人眼里根本不存在模糊地帶。
縣城里飛出了金鳳凰,有人酸溜溜說現在高考還是看資源。可你問問黃陂一中學生,熊子燁這三年的演算紙疊起來比他個子都高。老師強調教材原句理解,他能把物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六節的黑體字一字不差背給你聽;學校要求歸納錯題,他總結的解剖模板直接印成了年級輔導材料。沒天分可以補,沒資源可以借,關鍵是你肯不肯把自己當塊材料往模子里壓實了練。
清華園里又要多個拼命三郎。聽說他暑假計劃早寫滿三頁紙:復變函數基礎教材預習進度卡在第七章,線性代數英文版習題刷完第二章了。黃陂河水照樣繞著縣城流,這波后浪沖出去,就是要撕開“縣城天花板”的魔咒。你看,小地方也有光,亮得刺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