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爬長城、吃豆腐宴,帶領學生領略家鄉文化;研學、一日住校、開草坪音樂會,留下對母校的溫情記憶;辯論會、論文答辯、學段銜接課,為開啟新的學習做準備……又是一年畢業季,北京中小學不斷創新畢業設計,以多元活動為學生上好“畢業大課”。
在游和學中感受家鄉美
今年畢業季,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六年級畢業生在“光影”和“山水”中收獲了不一樣的體驗。學校設計的“光影奇遇逐童夢,山水同窗話未來”畢業實踐課,帶領學生們走進中影電影制片廠、環球國際影城等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助力學生拓寬視野、錘煉綜合能力。據了解,該校多年前就注重對六年級畢業課程的系統設計,此前還開設過“讀名著,走名城”畢業研學課程等。
在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小學,班主任杜薇每年都要用別樣的“最后一課”為學生們送上祝福。今年,在學校畢業典禮后的第二天,杜薇就組織學生來到了延慶區。沿媯河騎行26公里、品嘗柳溝豆腐宴、參觀甕城遺址、封存時光膠囊……畢業季活動在杜薇的精心設計下,給學生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在騎行中,我們師生一起大聲傳遞口令,牢記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用汗水和毅力順利完成了挑戰。隨后,我們還封存了‘時光膠囊’,寫下了對3年后美好期盼的寄語。這次活動既是小學生活的一個圓滿句號,也是初中生活的起點,讓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六年級8班學生胡瀟榮說。
教會學生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畢業季是學生成長的關鍵節點。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倡導以“小切口”撬動育人“大改革”的背景下,全市中小學積極創新畢業課程的形式和內容。
音樂節是北京市豐臺區第二中學的美育品牌項目,今年的高三年級畢業晚會恰逢校園藝術節,學校特別舉辦了草坪音樂節,展現優秀藝術團隊及個人取得的成績。金帆管樂團、舞蹈團、合唱團,校園十佳歌手等學生代表依次上場,讓整場活動精彩紛呈。
在北京市海淀區上莊學校馬坊校區的云帆劇場內,六年級非洲鼓模塊課的學生們用熱情洋溢的表演,為自己的小學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也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在演奏會上,學生們精心準備了《紅山果》《像你這樣的朋友》《世界贈予我的》等多首曲目,用樂曲傳遞感恩之情,用鼓點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民族學校的畢業季系列活動中,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一場星光音樂會。學校特別邀請專業歌手、大學生志愿者登臺獻藝,師生代表也通過歌聲表達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感恩之情。當天,在學校戶外自然教育營地上,學生們還學習了扎帳篷、準備露營物資等實用技能。在自己親手搭建的帳篷里,學生們分享著美食和趣事,獲得了獨特的露營體驗。
北京市昌平第二實驗小學舉行的“住家一晚”畢業活動,為六年級學生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成長盛宴”。夜幕降臨,校園里帳篷林立,頓時變身歡樂的海洋。除了“住家一晚”活動外,學校還安排了“詩頌家國”和“探秘明十三陵”項目式學習等內容。“小史學家”們通過文獻考據、劇本編創、文創設計等多元實踐,將《明朝那些事兒》的文本活化成立體文化體驗,用沉浸式戲劇演繹大明風云,用文創產品讓文物煥發新生。
“當音樂節、畢業露營等活動開始加入畢業課程,就為畢業班學生打開了一個美好校園的想象空間。”北京市昌平第二實驗小學級部主任賈茅茅說,學校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應教會他們如何表達對當下生活的熱愛。
開啟責任與成長的深度探索
畢業的儀式、活動和課程,不僅是學校的育人載體,還是其辦學氣質的最好彰顯。論文答辯、詩詞大會、學生辯論會,這些看起來極具挑戰性的內容,也被融進了北京市中小學校的“畢業大課”中。
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六年級畢業生人人都要經歷“學術首秀”。學校將論文寫作納入六年級的課程設計,成為畢業課程中的一部分,這一舉措已堅持了近10年。在今年的24場畢業論文答辯中,就包括了240個畢業研究項目、8大領域課題內容。從書法的演變過程、計時器的前世今生、小學生近視低齡化的成因及預防到小學生追星情況探析,話題包羅萬象,內容獨出機杼。
據學校副校長張燕青介紹,這場學術之旅背后,不僅凝聚著學生家長的專業支持,更讓學術探索充滿了人文溫度。從選課題到答辯匯報這一研究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和團隊精神,調動他們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去實驗、采訪,達到研究的目的。
在北京市通州區東方小學,六年級的畢業生迎來了另一場“辯”。作為今年畢業課程的核心項目之一,“思辨未來”辯論賽以“AI對小學生的成長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為切入點,將課堂延伸至社會議題的思辨場。六年級10個班級學生開啟了一場關于責任與成長的深度探索。學校校長米瑩表示,這場畢業辯論賽不僅是一場語言的較量,更是一次思維的覺醒,學生們用數據與情懷、邏輯與溫度,詮釋了“未來主人翁”的責任與擔當。
站在傳統的起點上迎接未來
為了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學校將畢業典禮選在北京勵志堂科舉匾額博物館舉行。現場,畢業生們身著漢服走過“狀元橋”、跨過“進士門”,在五百余方明清科舉匾額前齊誦誓言。在謝師禮環節,學生們行四拜古禮、誦讀尊師誓詞,以傳統禮儀表達對老師的深切感恩。
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楊鳳立表示,畢業典禮將千年文脈與青春成長深度融合,不僅為學生的初中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更點燃了他們心中的理想之火。
除了精心設計傳統儀式,讓畢業生在這堂生動的人生課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喜悅與未來的期許外,一些學校還專門在畢業季設置了學段銜接課程和活動。
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胡同小學專門設計的“數智起航”小初銜接數學思維特色實踐活動,通過一個個例題挑戰,讓學生對初中的思維方式有了初步認知,并對以往學過的數學定義、公式概念進行了系統復習。“這種自然的銜接方式,讓學生對未來的初中數學學習充滿期待與信心。我們堅持實施畢業課程已經3年了,這一課程在市區課程展示活動中還獲得過一等獎。”該校校長秦歷紅說。
專家觀點
搭建生命成長橋梁
黃曉玲(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畢業課程是學生在畢業前參與的一系列課程或活動,包括相關的儀式典禮、實踐活動、主題課程、項目學習等,是學生成長關鍵節點的育人載體。越來越多的學校重視“創造記憶、凸顯意義、賦能發展”的畢業課程設計和實施。
從實踐上看,畢業課程在內容上具有豐富性,課程思政、情感教育、生涯規劃、未來創想、志愿公益、高學段生活體驗等各有側重;在形態上具有創新性,主題展示、專題交流、項目活動、綜合實踐、畢業旅行等異彩紛呈;在功能上具有整合性,充分發揮知識總結、情感升華、價值體悟、社會交往、學段銜接等育人作用。
畢業課程整合國家課程相關主題或單元,以及學校校本課程和豐富地域資源,充分體現學校育人特色,在設計和實施中要以素養為錨點、以學生為中心、以整合為路徑、以發展為標尺,將課程從“教學環節”升維至“成長樣態”,使學生在知識獲取、實踐體驗、自我認知與社會聯結中,搭建生命生長的橋梁。
一是明確主題,彰顯意義。畢業課程在課程樣態上是特定時段的教育教學活動,一般通過主題引領的活動或項目呈現,內容和時間安排較為靈活。關鍵在于在畢業基調上結合學生特點、學校育人理念和資源實際,凝練課程或活動主題,并賦予立體綜合的意義維度,發揮關鍵節點撬動階段成長顯現的作用。
二是突出參與,發揮自主。畢業課程是面向每個人的課程,是激發生命力量的標志性課程,需要每位同學的全情投入和深度參與。關鍵在于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自主性,主題的確立、內容的設計、活動的開展、評價的呈現等,都需要彰顯“我的課程我做主”的鮮明特質,以真正在畢業課程中聽到學生成長拔節的聲音。
三是形式創新,激發體驗。畢業課程最顯著的特點是隆重的儀式感,要通過規范、創意的設計,讓學生入眼、入耳、入腦、入心,激發全新的成長體驗。關鍵在于打破時空限制,創新創意,整合資源,通過氛圍營造、活動創新、家校社協同,強化集體記憶、促進情感聯結、激勵未來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趙艷國 趙翩翩 付磊
張廣林 李繼君
學校供圖
編輯:蘇珊
校對:付磊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