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俄烏戰場上突然熱鬧了。俄軍上個月末用六十多枚導彈炸了烏克蘭首都基輔和幾個重要城市,烏克蘭這邊剛被炸完又宣布退出一個國際禁雷協議,緊接著俄羅斯海軍副司令莫名其妙死了。這三個事連著發生,讓這場打了三年多的仗看起來要往更糟的方向走。
俄軍這次發射的導彈種類挺多,有超音速的也有能飛很遠的巡航導彈,烏克蘭說首都防空系統被炸壞了,軍工基地也遭了殃。俄羅斯說是報復烏克蘭之前用無人機偷襲他們基地,炸了幾十架轟炸機。烏克蘭雖然嘴上不認輸,但被炸得挺慘,澤連斯基最近又開始到處求援,結果歐洲國家這次給的承諾都沒之前實在了。
俄軍這次大轟炸,不光是報復,更像在測試烏克蘭的防空底線,7月初俄軍甩出539架無人機加十多枚導彈砸向基輔,其中“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伊斯坎德爾”都是壓箱底的狠貨。表面上說是報復烏軍無人機偷襲俄基地,但實際目的更陰險:
一是專挑基輔的醫院、電網、交通網這些民生設施炸,明顯要耗干烏克蘭的戰爭耐力。
二是趁著特朗普剛上臺、美國軍援卡殼的窗口期,逼烏克蘭在防空漏洞里裸奔。
烏軍雖然號稱攔下了476架無人機,但首都還是挨了23人受傷、多棟居民樓垮塌的重創,說明防空網已經被撕開口子了。
俄軍最近在哈爾科夫、頓涅茨克多點猛攻,一周宣布拿下5個定居點,還切斷了紅軍城的補給路。烏軍每天傷亡上千人(俄方稱7月5日一天就損失1265人),只能靠地雷拖慢俄軍推進速度。但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反而讓歐洲盟友犯嘀咕,怕將來重建時平民遭殃,援助就更猶豫了。
海軍副司令突然死亡,雖然目前沒實錘是烏軍干的,但俄軍高層這半年已經折了好幾個將領。這次出事正趕上俄軍強攻頓巴斯的關鍵期——俄軍想在三線,哈爾科夫分割、紅軍城合圍、康斯坦丁諾夫卡攻堅,吃掉烏軍主力,突然損失高級指揮官可能打亂節奏。
更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國內征兵政策上加碼20歲男性自動入伍,青年外逃潮不斷,前線卻還要靠“結硬寨打呆仗”的人海戰術,指揮層壓力可想而知。
澤連斯基被炸完馬上喊話美國要“愛國者”導彈,但特朗普直接扣住運到波蘭的軍火,說“美國武器庫不能掏空”。更扎心的是歐洲態度:德國嘴上說“放開武器射程限制”,實際行動卻是偷偷摸摸找美國買防空系統,北約其他國家也在觀望“代購”可行性,說白了都不想當出頭鳥。
現在烏軍只剩4套“愛國者”還缺導彈,要是下輪空襲再來,基輔能不能頂住都是問題。
兩邊都覺得自己還能贏:俄軍覺得再猛攻幾個月能讓烏克蘭崩盤,普京去年占4000平方公里后更自信,烏軍指望西方最終會掏錢救命澤連斯基支持率回彈給了點幻覺。但現實很骨感:俄軍國內反戰聲變多,烏克蘭經濟已到崩潰邊緣;美國大選后可能直接施壓和談,歐洲卻想擺脫美國控制單干。
這種錯位容易引發“賭最后一把”的瘋狂舉動,比如烏軍用西方解禁的遠程導彈炸莫斯科,或者俄軍對基輔斷水斷電。
導彈炸完人沒撤,退群埋雷心更怯,將軍猝死疑云多,外援口惠實不至——這仗正在往死局里鉆。短期看,哈爾科夫絞肉戰和紅軍城圍殲可能決定誰先倒下。
長期看,特朗普11月真要強推“24小時停火”,兩邊怎么吞下打紅眼后的苦果,那才是真正的噩夢開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