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下解禁發動機的簽字筆,轉身抽出500%關稅草案,白宮橢圓辦公室的72小時變臉秀,成了中美博弈最真實的寫照。
7月2日,八艘滿載美國乙烷的巨輪駛向中國港口;7月3日,通用電氣航空發動機解禁令下達;7月4日,特朗普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卻突然取消所有中資關聯企業稅收抵免。當中國商務部的肯定聲明墨跡未干,美國商務部已悄然起草新規——限制英偉達向馬來西亞、泰國出口AI芯片,劍指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曲線突圍”。
這場被《紐約時報》稱為“史詩級變臉”的操作,徹底撕碎了美方所謂緩和的偽裝。
退三步進兩步:美式緩和的煙霧彈
特朗普的“三步退讓”曾讓市場短暫歡呼:解禁芯片設計軟件(EDA)出口,讓中國芯片企業重獲設計“大腦”;重啟乙烷運輸,為中國化工產業注入原料血液;放開飛機發動機限制,給中國商飛生產線送來關鍵引擎。
這些舉措表面是橄欖枝,實則是五角大樓的求生信號。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精準管制,已讓美國軍工陷入窒息:F-35戰機產線因鏑、鋱短缺瀕臨停工,每架戰機消耗410公斤稀土;福特汽車因釹鐵硼磁體斷供被迫停產。當八艘乙烷船解纜出港時,美國防部長正對著稀土庫存報告冷汗直流。
中國商務部的積極回應,不過是給白宮的體面臺階。發言人稱“對話合作才是正道”的同時,海關的稀土出口審批臺前,美國企業的申請材料已堆積如山——首批許可僅限民用領域,且附加六個月觀察期。
殺招暗藏:AI芯片圍堵戰
當全球目光聚焦關稅時,美國商務部正悄然編織更致命的絞索:限制英偉達向馬來西亞、泰國出售高端AI芯片。這項看似針對東南亞的政策,實則為封堵中國技術獲取的“第三通道”。
選擇馬泰兩國絕非偶然。馬來西亞占據全球芯片封測市場13%份額,泰國則是中國半導體企業海外建廠首選地。2024年長江存儲在泰投資46億美元的3D NAND工廠剛投產,若AI芯片斷供,整個產業鏈將遭遇“腦死亡”。
這記回馬槍暴露了美方核心焦慮:中國在稀土反制中展示的“非對稱打擊能力”,讓技術封鎖淪為雙刃劍。正如彼得森研究所報告所言:“當中國控制92%的稀土精煉產能時,美國芯片禁令更像是自殺式襲擊”。
中國底牌:稀土為王與自主突圍
面對絞索收緊,中國早已布下三重防線:
- 稀土管制升級:對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審查,直擊美國軍工命門。洛克希德·馬丁每架F-35需消耗410公斤稀土,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用量更高達4噸;
- 國產替代加速:西安航發基地內,長江-1000A航空發動機完成測試,2026年將換裝C919客機;華為昇騰910B芯片性能比肩英偉達A100;
- 農業布局調整:阿根廷豆粕進口激增37%,巴西大豆份額提升至68%,美國農產品在華市場遭腰斬。
最讓西方膽寒的是中國對全球產業鏈的掌控力。商務部對無人機軍用部件的精準出口管控,使五角大樓承認:“中國能讓全球無人機停產一年”。
沒有退路的博弈:以戰止戰的哲學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恰印證了中方“以斗爭求和平”的戰略定力。當美方在7月4日悍然通過取消中企稅收抵免的《大而美法案》時,中國反制已同步啟動——對歐盟白蘭地征收34.9%反傾銷稅,精準撕裂歐美同盟。
這場博弈的本質是規則制定權之爭。中國用稀土管制證明:在全球化的棋盤上,“卡脖子”從來不是西方專利。當特朗普威脅對購買俄油國家征收500%關稅時,歐盟——這個俄油最大買家,正悄悄將儲油輪轉向中國控制的印尼通道。
五角大樓的稀土庫存警報燈刺眼地閃爍著,而冶煉廠正將最新批次的鏑錠打上“民用特供”標簽。當特朗普揮舞《大而美法案》宣稱勝利時,深圳華為基地的工程師剛剛調試完第7條昇騰芯片產線。
現代貿易戰的勝負,從不取決于誰出拳更狠,而在于誰能承受更久的疼痛。 中國用稀土管制撕開美國軍工鎧甲,用國產引擎打破航空壟斷,用農業多元化碾碎“大豆外交”。當白宮在進與退之間反復橫跳時,北京早已看透這場博弈的終極答案:讓對手的每一次回馬槍,都刺向自己的命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