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對于歐洲的一些國家來說,確實是舒服的日子過慣了,面對中國和平而快速的崛起,他們甚至會強拉硬扯的聯想到自己國家的所謂安全的身上。近期德國進行了一項民調數據,根據這項數據可以得知,大多數的歐洲民眾認為中國崛起已經威脅到了歐洲或者是本國的安全。
中國和歐洲相隔萬里之遙,而且我們與美國相比是和平崛起,我們的發展和崛起為什么在一些歐洲人看來會威脅到自己或者是歐洲的所謂的國家安全呢?這是不是有點太扯了?
而在我看來,一些歐洲人之所以把我國的發展和崛起視作威脅,基本上逃不出以下五方面的范疇。
第一,經濟競爭
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崛起非??焖?,尤其是我們在新能源電動汽車和5G通訊等領域的快速崛起,直接對歐洲的傳統所謂的優勢產業造成了猛烈的沖擊。以電動車為例,中國電車以價格和技術優勢涌入歐洲市場之后,去年整個歐洲汽車制造業面臨大規模的壓力,比如大規模的裁員,經濟方面出現問題。這些問題都導致了該國以及歐洲的部分民眾對于本土產業衰落的恐慌。
而且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對進口中國的稀土和鋰電池是非常依賴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國把一些出口政策調整一下,就會直接影響到歐洲的工業。
第二,意識形態的沖突
我們的發展模式是國家主導,而歐洲的發展模式是所謂的自由民主制度,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和矛盾。作為歐洲的一些國家來說,他們擔憂中國越來越明顯的成功會進一步在話語權上削弱西方所謂民主制度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東歐國家轉型期,這種焦慮顯得更加明顯。他們擔憂制度的成功,緊接著就是價值觀的輸出,認為隨著價值觀的輸出成功,中國有可能重塑歐洲甚至是全球治理的一些規則。而這種新變化在大部分的歐洲人看,是無法接受的。
第三,對于軍事方向認知的偏差
我國基于自身安全考慮確實持續增長了在南海和臺海的軍事活動,并且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提升了軍事費用,而這種做法被西方媒體渲染為所謂的擴張性的軍事野心。一些歐洲媒體智庫甚至在報告中將中國軍事力量的提升與改變地區力量平衡直接掛上鉤。以至于,很多的歐洲人完全不考慮中國做出的這些決策是典型的防御型策略,只是一味的認為大量增長的軍費和日益頻繁的軍事活動就是在搞所謂的地區擴張。
第四,受歷史影響
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在看待我國的時候,其內心里或多或少還是會有一些所謂的優越感。除了根深蒂固的所謂人種優勢之外,還有所謂的歷史優勢。還認為自己是所謂的天朝上國,還認為遙遠的東方是自己征服的方向。而現在看到,本應該不如自己的東方大國發展的如此迅速之后,一些歐洲人自然會在所謂的歷史情感上受不了,甚至還會擔憂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以后會清算一些歷史賬目,比如當年的八國聯軍侵華,鴉片戰爭等等曾經給東方帶來傷害的戰爭。
第五,輿論的錯誤導向
歐洲的一些主流媒體對于我國的報道負面率已經超過了60%,這些媒體在報道我國相關內容的時候,本身就是戴著有色眼鏡,對于我國的發展和崛起選擇刻意性的眼瞎,但是卻盯著一些負面性的細節進行無限的放大,然后在本國,在整個歐洲進行肆無忌憚的傳播。比如德國的《明鏡》周刊,曾經將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刻意的曲解為所謂的帝國擴張夢!這種做法,都導致一些歐洲民眾在看待中國發展和崛起的時候,會表現出一些擔憂的情緒。
所以有了以上五方面的分析,結合這次德國做出來的所謂的民調數據,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遠在萬里之外的歐洲大部分的民眾,對待中國和平發展和崛起,會出現這種所謂的擔憂情況了。
不過對于我國來說,無論德國或者是歐洲的其他國家的多少民眾如何看待我國的發展和崛起,無論他們帶著多少的偏見和有色眼鏡,我們自身保持艱苦奮斗、高速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不會有任何的變化。因為我們深深的知道,祖國的發展和壯大最終要捍衛的,是所有中國人享受穩定和諧,安全環境的權利。至于其他人怎么想,對于我們來說無足輕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