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廣州玩的時候看的《惡意》。
感覺很尷尬。
電影本身的套路就挺惡意的。
同時電影票價也很惡意,春節檔我看哪吒才 19.9,而惡意票價都快五十了!
1 重情緒,輕邏輯
首先,我想跟大家同步一個共識。
陳思誠的電影大部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
重情緒,輕邏輯。
比如說《消失的她》,主打男女對立,拳師看了就像得到了開工的號角一樣,開心得嗷嗷叫。
但故事的合理性,跟《看不見的客人》之間的相似性,沒有人在乎。
比如《唐探 1900》,小月月一句 " 救中國 ",大家都熱淚盈眶,但是他這個角色說出這句臺詞的合理性,你一旦質疑就是你不愛國,你錙銖必較。
再來到這部《惡意》,主打網絡暴力對人的傷害,但是,到底誰才是一切的始作俑者,電影這個靶子到底畫對了沒有?你一旦疑惑,就有人覺得你不虛心接受批評,你就是喜歡對電影吐槽,你就是要蹭熱度。
陳思誠的電影總是能精準地踩中觀眾的嗨點,模糊掉電影本身邏輯的合理性,展現出一種俗套,但是非常有效的商業電影套路。
所以,我內心深處就會覺得:
明明是搞商業套路吃流量飯的,就別自封白蓮花給大家上課了好吧!
當然,如果你跟我無法達成以上共識,可能以下我寫的你都接受不了,那么可以盡早關閉網頁,去看你喜歡看的內容。
2 無法代入電影中的任何一個角色
觀眾看電影,一定會代入其中的角色,不存在真正的電影的旁觀者。
每個觀眾,都會借助電影里的角色,穿越到導演打造的世界里。
但是,這部電影讓人感覺很生硬,所有的角色都讓人無法代入。
我仔細想了想原因,可能跟這部電影的結構跟韓劇很像,但是生搬硬套很違和的原因。
一個自媒體方和一個警察方都在查案子。
通常韓劇的角度是誰是主角誰自帶光環。
如果主角是媒體人,那么她將要上天入地,個人能力超群,最終幫助普通人去揭露真相,針對的是罪惡勢力或者跟罪惡勢力勾結的有關部門。
一般不會把所有的觀眾當成反派。
她的目的一般是還真相于民,為民服務。
因為,民眾是她唯一可以依仗的力量。
如果所有的民眾都是壞人,那么電影本身的意義就消失了。
同時,沒有誰想要因為看影視劇被教育。
比如,韓劇《解密最前線》里金惠秀飾演的媒體人,她就能讓我代入。
我雖然沒有她那么優秀,但是她給我一個希望,我想要成為她,不畏強權,不被金錢迷惑,去追求真相。
《惡意》的設置就很有意思。
它跟韓劇一樣,讓警察處于無能的一方,最后到梅婷飾演的母親要跳樓了,才查出真相。
因為我國與韓國的國情不同,這個生搬硬套讓我覺得有點違和。
最主要的是,自媒體的那幾個人看起來也不專業,但是他們可以吊打電影里的警察。
他們卻一查一個爆炸式信息。
讓人覺得雙方實力懸殊。
因為觀眾看電影,一定會代入一個角色。
很多情況下,觀眾想要代入的,是正義的警察形象,而這部電影里,查案節奏落后自媒體的警察,顯然不是陳思誠想要觀眾代入的。
而張小斐飾演的女主角,從她公布第一篇文章帶節奏開始,她確實擔得起惡女這個名頭。
她其實跟其他人沒兩樣。
警察在查的案子,你一個自媒體,怎么可以把細節公開呢?
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錯誤的。
所以,我肯定無法代入她所有的言行。
但是,導演又有一個最后要讓她成為大女主的企圖,所以,在讓她追求流量的同時,又要讓她表現出她是一個好人的行為。
比如說,她雖然想要追求流量,但是她不想找一個隨大流的角度,也不想撒謊。
問題是,她最后決定把偷偷錄的警察的話發出去,問題真的很大,她這是阻差辦公,她違法了。
在韓劇里,通常警察跟醫院勾結了,包庇了罪犯,媒體人才會冒著犯法的風險,公布警察的錄音。
所以,這個努力真的讓人很難接受。
因為我們很容易跟現實對應上:
明明一個案子警察正在查,大家都不是警察,也不了解案子,但是卻貿然發布各種信息假裝專業,分析來分析去,質問來質問去,制造自己是當代福爾摩斯的形象吸引流量,這不就是葉攀的原型嗎?
這樣的角色,最終反轉成大女主,跟自己的警察老公有說有笑,一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架勢,讓人感覺很違和。
所以,女主角代入不了,你能代入誰?
其他的自媒體?
問題是,其他的自媒體都是一個公司的。
一個賬號罵,一個賬號夸,大家最終都直播帶貨,大家最終是被同一個老板控制的。
所以,這些人也不能帶入。
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這個老板背后的資本,才是最大的惡人。
電影卻輕描淡寫,在最后的字幕里說抓了老板,而把電影最大的惡意,給了觀眾,也就是導演希望我們代入并且反思的:
被帶節奏的看客。
警察最后對梅婷飾演的媽媽喊話的時候說的:
那些人只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這件事上,把對生活的不滿發泄在你的身上。
誠然,現實中確實有一些人戾氣很重,確實有一些人見風就是雨。
問題是,這些觀眾不會代入這類角色。
為什么?
因為大家花錢進電影院,不是為了被導演罵一頓。
而同時,如果我站在批判這些角色的立場,我就變成了《惡意》這部電影里的看客,我見風就是雨,看了一部電影就把互聯網上的人大罵一通,對世界充滿戾氣。
所以,這部電影看了以后我就很膈應,無所適從,無法代入任何一個角色。
這部電影大概是我暑期檔看過最不舒服的電影了。
因為這明明是一部導演特別強烈地宣泄情緒的電影,導演特別明顯地讓我們看到吃兩邊流量的自媒體,和見風就是雨的看客,目的就是想要我們反思,我們批判這些角色,同時批判我們自己,但是我卻無法代入。
我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
一方面,電影告訴我們警察很無能,查案比不上無良自媒體;
另一方面,它告訴我們無良自媒體的阻差辦公,誤導民意,但是她轉移了熱點我們就要當她是主宰自己命運的大女主。
但凡有點自我思考的人,都得對這個傾向打個問號。
可能這部電影里讓人看起來最正常的角色,就是有個只說了一句臺詞的路人:
天天反轉來反轉去,煩不煩啊!
觀眾其實并沒有導演想的那么壞,導演可以把戾氣放下,心平氣和地改一改劇本,不要把惡意平均分配給出了女主角以外的所有人,就像不要把電影票房不高的原因平均分配給除了電影本身以外的所有行業和觀眾,也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電影拍的有問題,是不是電影票的定價太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