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腎病是未來十年內都需要關注和重視的問題,其實在今天,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了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巨大挑戰。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最新數據,從1990年至2021年,全球慢性腎臟病的負擔就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而未來這個趨勢只會越明顯。
這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和疫情有關系。
最近,一項由臺灣多家權威醫療機構合作完成的研究中,研究團隊找來了超過14萬名新冠感染者,還找來同樣數量的流感患者做對照,然后把他們的腎功能跟蹤觀察了整整一年。
結果發現,這些看起來本來沒腎病的新冠患者,一年內發生腎功能惡化的幾率,大大超過了流感患者。他們得急性腎損傷的概率更高,腎功能衰退得更快,發展成嚴重慢性腎病的風險也更大。就連腎小球濾過率——也就是衡量腎臟過濾血液能力的重要指標——下降到危險水平的速度,也比流感組快很多。
數據非常直接。男性感染新冠后發生急性腎損傷的風險,是流感患者的3.78倍;女性也高達2.27倍。而腎小球濾過率低于60的男性風險是3.13倍,女性是2.84倍。
為什么會這樣?研究指出,這種慢性、隱性的腎損傷不是因為曾發燒燒壞了腎,而是病毒本身就會攻擊腎臟組織。新冠病毒能通過ACE2受體進入腎小管細胞,在那兒引發慢性炎癥,造成組織纖維化(就是我們常說的“留疤”)和血管微損傷。這些問題并不會立刻發作,但會一點點地破壞腎臟的過濾能力。
研究還進一步驗證了一個讓人頭皮發麻的發現:即使把所有后續出現急性腎損傷的人都排除在外,新冠患者發展成慢性腎病的風險依然顯著增加。
而年紀越大,感染新冠后出現腎功能惡化的幾率也越高。如果再疊加糖尿病、高血壓這些基礎病,那風險就更是疊加上去了。
所以,研究團隊給出的建議非常明確:所有新冠感染者,不管當時有沒有發燒、有沒有癥狀、有沒有住院,都應該在康復后定期檢查腎功能。尤其是那些年齡偏大、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病史的人,更應該注意腎小球濾過率指標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調整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甚至接受腎病前期干預治療,是可以有效阻止它走向腎衰的。
可以說,在后疫情時代,關注身體變化,及時進行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被疫苗或感染影響?到底該怎么科學調理才能真正恢復健康?歡迎添加微信CHEN2021hk,加入【后疫情健康管理群】,參加特別直播,為防止無關人員干擾,設置9.9元門檻,進群獲取更清晰的判斷、更科學的健康管理方案,以及獨家資料與交流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