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看著廠房附近的空地,安福明訊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凌峰成竹在胸:這片空地面積2.3萬平方米,將用于公司二期生產基地建設。
去年7月,安福明訊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正式投產。不到1年,公司便決定增資擴產。“我還不斷介紹身邊的企業家朋友來江西投資。”吳凌峰笑著說,來江西就對了,沒有后顧之憂。
為何如此?近期,記者循著企業全生命周期,走園區、訪企業、進工廠、入行政服務中心,探尋江西各地如何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優化營商環境,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
對標提升 暖心服務跑出加速度
“其實你不用到現場來,在網上辦就行。”6月28日,接過李茜申請開辦餐飲店的材料,南昌市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工作人員鐘文瀾說。
“以前要跑幾趟,現在現場都不用來,真有點不習慣。”李茜笑著說。
5分鐘后,鐘文瀾審核完材料并輕點鼠標上傳了數據,“已完成申請,你回去等消息吧,很快就能拿到許可證了。”
“那在網上怎么辦?”李茜追問。“登錄政務服務網‘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選擇‘開辦餐飲店’,按照上面的說明提交材料就行。”鐘文瀾答道。
記者在蹲點調研中發現,市場準入是進行經濟活動的第一道門檻,是各類經營主體開展經營、參與競爭的起點。對于各類經營主體而言,能否順利跨越這道門檻,直接關系到其能否順利開展經營、參與市場競爭。
對此,江西對辦事流程進行“大體驗”,推動服務“大提升”。目前,在江西開辦企業時間最快僅需1個工作日,企業的辦事便捷度和滿意度持續提升。其中,“開辦餐飲店”申請,實現由“多部門、多窗、多網、多次”向“一部門、一窗、一網、一次”轉變。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7月2日,在五洲特種紙業(江西)有限公司一期食品卡紙生產車間的智能化生產線上,幾名工人正在數字操作臺上作業,一卷卷成品紙被復卷打包,接連下線。
該公司是湖口縣2014年引進的企業,去年營業收入達52.4億元。目前,其投資43億元的二期項目正在火熱建設,其中年產30萬噸化機漿生產線于2024年4月建成投產,60萬噸化學漿項目于今年5月開工建設,建設工期為30個月。
“從一期到二期,我們毫不猶豫選擇扎根湖口。”五洲特種紙業(江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斌坦言,當地政府“保姆式”服務是關鍵——從審批代辦到要素保障,全程“扶上馬、送一程”。
江西省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芝認為,近年來,江西各級黨委、政府對標一流標準,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開展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全方位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
“清”而有為 談得“實”談得“深”
記者在調研中有一個深切體會:善待民營企業家就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樂于、敢于、善于同企業家打交道,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家的熱情。
5月29日晚,吉安市舉辦了全省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后的首場政企懇談會。懇談會上,江西港利新材料公司、江西航天經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佳合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秀狐智造電子有限公司、江西凱曼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圍繞各自企業情況提出實際問題和意見建議。吉安市相關負責同志針對企業家提出的內容,“一對一”回應,提供專門服務指導,研究專屬解決方案。
當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抓具體。全省正推進加強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省營商辦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省共組織1.2萬家民營企業開展交流活動1400余場,協調解決資源要素保障、綠色智能轉型、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問題訴求6600余個。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如何破解市場、資金等瓶頸,各類經營主體十分關注。江西多地進一步優化服務,對企業,特別是對中小微企業“扶上馬、送一程”的力度在加大。
江西商務部門借力“中國第一展”,組織企業齊聚廣交會,大力開拓國際市場;2025年南康家具“百館千店萬商”市場拓展行動暨水性漆家具產品推廣活動中,當地主要領導率隊,全力以赴帶領轄區企業開拓市場……
民營經濟強則全省強,民營經濟活則全局活。江西持續做好一系列“加法”,目的就是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能力,鍛造核心競爭力。
法治護航 杜絕“選擇性執法”
調研中,一名民營企業負責人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優化營商環境不僅需要‘少跑多少路、少走多少程序、少交多少材料’等‘基礎款’,更要注重規則公平與監管公平,杜絕‘選擇性執法’,切實降低經營主體的合規成本。”
為破解難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首次對涉企行政檢查作出系統全面規范。
“你好,這是我們的執法證件,今天要對企業進行‘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需要掃描企業專屬二維碼完成入企備案登記,請您配合。”6月12日,宜春市市場監管局經開區分局執法人員來到江西蘇強格液壓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過去遇到執法人員總心存疑慮。如今,他們到公司進行執法檢查,需要掃描企業專屬二維碼完成入企備案登記,透明化的流程,對雙方都有了約束。”公司負責人方蔣勇表示。
宜春市營商辦工作人員皮曉露說:“切實規范重復執法、多頭執法、隨意執法等問題,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切實保障企業‘安靜生產、安心發展’的需要。”
不僅在宜春,九江市入企執法檢查、考察調研、政策宣講和幫扶服務等公務活動嚴格執行“入企掃碼”制度;贛州市為全市每一家企業賦予獨一無二的“入企碼”,規范入企開展執法檢查行為;南昌市上線法治護企“法碼同行”信息化平臺……
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一張張不斷“瘦身”的清單,照亮了公平市場向前邁進的穩健步伐。過去一年,全省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規規章政策清理,修改廢止140件;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規范設立“企業安靜期”,低風險經營主體“無事不擾”率達99.2%。今年上半年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的提示函》,抓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的貫徹實施。
以招投標來說,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不得有限制或者排斥民營經濟組織的行為。”新余市積極推廣不見面開標和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讓“現場全流程電子化率穩定在場開標”轉為“網上開標”100%;贛州全面推進政府采購領域“承諾+信用管理”的準入管理制度……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優化營商“軟環境”,打造發展“硬實力”,已成為我省各地各部門的共識和行動。
專家點評:
梧桐枝繁鳳自棲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良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經營主體。今年以來,江西民營經濟呈現出穩健向好的發展態勢。這與我省近年來不斷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密切相關。
營商環境好不好,關鍵要企業說了算。企業作為微觀經營主體,對營商環境最了解、最期盼。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建設,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并取得明顯成效。
當今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國內區域經濟競爭激烈,特別是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新形勢下,營商環境成為推動各地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西各地各部門,要有“爭一流”的決心、“干得起”的效率、“用感情”的態度。
“爭一流”,就是從戰略高度來認識和把握,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堅持不懈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立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業壁壘,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讓各類經營主體平等進入、平等使用各類生產要素,打造和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干得起”,就是聚焦民營企業需求,突出工作重點、補齊短板弱項,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升級,全力護航民營經濟破浪前行。加快從“管理者”角色轉換為“服務者”角色,全面提升涉企服務效率和水平。
“用感情”,就是要秉持“親”“清”二字,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為其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準確把握服務企業與私人交往之間的分寸,既坦蕩真誠、光明磊落同企業家交往,更積極主動服務企業發展,讓“親”有溫度、“清”有作為。
栽好梧桐樹,護好梧桐林,鳳凰不僅會振翅而來,更將在此筑巢繁衍。
(省委黨校江西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 曾光)
記者手記
以“營商”促“贏商”
采訪調研中,記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問,透過一幕幕生產場景、一項項務實舉措、一個個典型案例,切實感受到營商環境關乎發展、關乎大計、關乎未來,代表著一個地區的軟實力。
在湖口縣,集聚工業產值超億元企業37家、超10億元企業15家、超100億元企業3家的經濟版圖背后,是“洼地效應”的生動詮釋;吉安市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讓企業發展“無憂”……這些鮮活案例印證著:優化營商環境不是政府和企業間零和博弈的“讓利游戲”,而是彼此成就的互利共贏。
當前,全省各級職能部門以“營商”促“贏商”,拆除看得見的“籬笆墻”,破除隱形的“玻璃罩”;化解企業眼前的急難愁盼問題,織就長遠發展的制度“錦囊”,詮釋著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社會投資活力的深刻內涵。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江西正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更大力度推動營商環境全方位優化升級,在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馳而不息、前行不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