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西圈”是江西當前無法擺脫的尷尬,特別是高等教育領域,環江西985大學圈,是江西永遠無法彌補的痛。當然因為公辦高等教育相對薄弱,也就給了民辦高等教育生存發展的空間,江西涌現出江西科技學院、南昌理工學院、江西服裝學院、南昌工學院、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等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民辦普通本科,而江西已經獲批設立的民辦職業本科院校數量更是位居全國首位。
江西先后已經獲批設立了南昌職業大學、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九江科技職業大學等4所民辦職業本科,另有泰豪科技職業大學已經通過省級公示向教育部申報待審批。
江西的民營經濟并非走在前列,但民辦教育卻走在前列,這必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歸因于單一原因。那么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江西為什么擁有這一一批民辦本科。
一、核心驅動因素:政策支持與產業需求
-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點
江西是全國首批職業教育改革省份,2019年獲批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江西科技學院是較早的名稱從民辦院校屬性向類似于公辦院校的屬性更名的高校。南昌職業大學、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等成為全國首批職業本科院校。景德鎮藝術職業大學是當前全國唯一一所由獨立學院獨立轉設為民辦職業本科的案例。一系列政策紅利推動民辦資本快速進入本科教育領域。
- 產業升級對高階技術人才的需求
江西制造業占GDP比重達40%,民營經濟貢獻全省89.2%的銷售收入。產業升級急需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江西的公辦教育不強,恰恰給了民辦教育較大的生存發展空間。民辦院校機制靈活,民辦職業本科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領域,直接對接本地企業需求。
二、民營經濟的支撐作用
- 民營資本深度參與辦學
江西民辦職業本科多由大型民企創辦:先鋒軟件創辦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泰豪集團設立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正在積極籌建泰豪科技職業大學;南昌職業大學也是依托企業資源深化產教融合。
- 就業市場吸納能力強
江西規上工業的發展,為本科院校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相對高薪的崗位,省內制造業企業開始持續大量吸納本科畢業生,而民辦本科畢業生相對而言在本地就業的優勢更大,2023屆本地就業率達73%,高于公辦普通本科。
三、利益訴求的客觀存在
- 教育擴張的資本邏輯
民辦高校高度依賴學費收入,部分院校存在規模擴張動機。在當前形勢下,民辦本科只有維持較大的規模,才能獲得較大的生存空間,沒有較大的辦學規模,收取學費,難以維持是師資、科研等方面的投入。例如,江西科技學院擁有在校學生4.2萬余人,南昌理工學院在校生規模3.3萬余人,南昌工學院3萬余學生,江西應用科技學院約2萬學生,南昌職業大學、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都有近2萬在校生的規模,連相對專業面較窄的江西服裝學院也有1.5萬名學生,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升格為職業本科后,在校生也將達到達1.3萬人,反映出規模效益導向。
- 政策與資本的博弈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福建的民辦本科高校數量少于江西,說明政策導向比經濟水平影響更直接影響民辦教育的發展。但當前,江西民辦職業本科面臨分類管理不實、資源分配不公、師資隊伍不穩、質量提升不足等制度困境,部分院校可能因逐利傾向導致教育異化。江西民辦職業本科雖數量領先,但真正優質的民辦高校還不足,民辦院校的整體綜合排名和辦學質量還需要提升,江西民辦院校仍需強化內涵建設。
總之,江西民辦本科教育是因為公辦教育不足產生的空間,政策試點釋放制度空間,民營經濟提供資本與就業支撐,高校逐利助推規模擴張,三者缺一不可。未來需警惕利益驅動導致的同質化競爭,重點提升教育質量與區域產業適配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