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一波
馬斯克,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三重暴擊”。
第一重暴擊,就是他竭力反對的“大而美”減稅法案,在眾議院獲得表決通過。
馬斯克此前就表示這項法案“令人作嘔”,稱這項法案將增加大幅聯邦赤字,“與政府效率部正在推進的目標背道而馳”。
他氣得在X平臺上連發十幾條推文,聲稱如果法案通過,他將在24小時內組建一個新的“美國黨”,以此對抗共和黨和民主黨。
現在,就是考驗馬斯克能否兌現承諾的時候。
第二重暴擊,因為他怒噴減稅法案的操作,他與特朗普原本已經緩和的關系又再度劍拔弩張。
懂王在接受采訪時暗示,馬斯克對減稅法案的不滿,是因為其中取消了電動汽車消費者的稅收減免,動了特斯拉的蛋糕,“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埃隆早該被趕回南非老家了?!?/p>
特朗普還建議,應該讓政府效率部好好查一查馬斯克。這真的是殺人誅心了。
如果說前兩件事只是政治上的失敗,那么接下來的第三重暴擊對馬斯克來說,絕對可能算得上是“人設崩了”。
據《紐約時報》報道,馬斯克的好友、硅谷投資人彼得·蒂爾透露,埃隆·馬斯克已經放棄了殖民火星的政治愿景,如今他對火星的興趣僅限于科技層面。
彼得·蒂爾在采訪中的原話是這樣的說的:2024年是埃隆不再相信火星的一年。
要知道,自從2001年提出移民火星的想法后,“登陸火星”這個詞一直伴隨馬斯克左右,甚至可以說是他的核心理念。
就在不久前的5月30日,馬斯卡還在演講中宣布,SpaceX計劃于2026年底發射首枚前往火星的火箭。如果此次任務成功,人類將在2028年登陸火星并開始建設基礎設施。
是什么讓馬斯克的想法發生180度大轉變?
按照蒂爾的說法,這源于馬斯克與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首席執行官哈薩比斯的一場對話。當時,兩人討論了人工智能和星際旅行哪種技術更重要。
哈薩比斯告訴馬斯克:“嗯,你要知道,我的人工智能可以跟著你去火星。”
聽完這句話后,馬斯克“沉默了”。
在馬斯克最初的設想中,移民火星其實是一個政治方案。在那里,他將建立一個具有全新制度、意識形態的社會,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國”。
萬一地球發生了嚴重災難,那么人類文明的火種,就將在火星延續。
但到了去年,馬斯克明白了:即使人類去了火星,美國的社會體制和意識形態也會伴隨而來,包括他非常痛恨的“政治正確”。
在蒂爾看來,這也是馬斯克去年在美國大選中力挺特朗普的原因。他高調介入政治,擔任政府效率部部長,想要用自己的理念改造美國,進而為自己的“火星夢”掃除障礙。
然而現實卻是:短短幾個月下來,他與特朗普從親如兄弟到反目成仇,不僅被逐出白宮,甚至被威脅“驅逐出境”。
馬斯克還是太真了。他沒有明白,如今的美國早已是一臺龐大的政治機器,不同的利益團體盤根錯節,僅憑自己無法撼動。這次減稅法案風波,就是對他的紅牌警告。
回顧馬斯克從意氣風發到陷入低谷,過程令人唏噓。但也印證了一個道理:
科技的狂想,離不開社會的變革。如果人類無法埋葬舊制度,那么星辰大海將永遠是遙不可及的距離。
在火星夢破碎后,馬斯克曾經嘆息道:“無處可去,無處可去。”
如今美國容不下,火星也去不了,硅谷鋼鐵俠的命運該何去何從?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巨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
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周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信號。
原價299/年,通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后窗口關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