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光環下的汽配展區“羅生門”
廣交會,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全球買家的淘金地。但到了它的汽配展區,畫風就有點迷:一邊是展位搶破頭,黑市炒上天(傳聞有北方企業不惜豪擲17萬元,僅獲得9平米的拼展機會);一邊是坊間吐槽“汽配買家小家小戶、非專業群體、效果不如上海展”等。然而這出羅生門最荒誕的注腳在于,吐槽聲浪最大的,往往是那些連廣交會門檻都摸不到的局外人。
如此割裂的景象,直指核心問題:若廣交會真如部分人貶低的那般不堪,為何眾多汽配企業仍要費盡心思擠入其中?若廣交會真不如其他展,又為何仍有不少汽配老板甘愿冒著雞飛蛋打的風險通過黃牛搶購高價展位?
于是,我們不禁要問——在汽配從業者眼中,廣交會究竟是食之無味的 “雞肋”,還是非爭不可的“香餑餑”?
1
廣交會
67年煉成的“巨無霸”
1957年開局:周總理拍板,9600㎡起家,為的是破封鎖、創外匯。
一路“開掛”:從僑光路、起義路到流花路,最終2008年“定居”琶洲,成全球最大會展“航母”(155萬㎡)。
汽配“上車”:2008年(第104屆) 才正式設立獨立汽配展區[1],算是搭上了這艘巨輪。雖然起步晚,但背靠大樹好乘涼啊!
最新戰績:2025年第137屆,展覽總面積155萬平方米,全球買家超28萬人,成交額干到254.4億美元!
內容來源:廣交會官方網站
2
核心價值
汽配人搶的是啥?
汽配老板們砸錢搶位,圖啥?廣交會汽配展區的買家資源真有那么“香”?
流量王炸:光是一期汽配展期間就有15萬+全球買家!覆蓋229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中東、拉美這些新興市場“金主”,增長賊猛(+20.2%),妥妥的潛力股。[2]
需求精準:東南亞采購商聚焦性價比零部件,中東采購商關注新能源配套,拉美采購商側重售后件與再制造領域。[3]
產業縱深:采購需求覆蓋動力總成、底盤系統、車身結構及電子電器等核心零部件領域,采購商渠道貫通傳統貿易商、分銷巨頭、電商平臺及國內外主機廠采購體系。[2]
劃重點!能一次性觸達這么廣、這么精準的全球買家資源,這才是汽配老板們“上頭”的硬道理!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3
殘酷現實
搶個攤位,難于上青天!
想進場?
先看看這變態級要求的“三重暴擊”答不答應:
資質卡得死:要年營業額達標+出口額達標,展品還得過五關斬六將通過國際認證;[4]
搶位卷上天:評分制比拼出口/納稅/認證成績[4],各展區名額比春運火車票還緊張;
費用嚇死人:展位費動輒幾十萬,中小企業看了直呼“打擾了”。
內容來源:廣交會官方網站
4
僧多粥少
催生“黑市”交易
自廣交會開設汽配展區以來,它對汽配行業的大門似乎就從來沒有完全打開過。要知道每年汽配展區僅開放數百個標準展位,“僧多粥少”“一位難求”直接催生黑市交易和展位騙局。
據國內某個汽配生產基地政府負責人稱,他們每屆都有不低于50家企業申請攤位,但最后能成的鳳毛麟角;更有某大型汽配企業為入駐汽配展區,通過“黑市”中介申請攤位,最后卻因中介違約損失數十萬元。
靈魂拷問:當廣交會汽配展位黑市價足夠買下5個上海展標準攤位時,當正規渠道獲展率不足1%催生出百萬級黃牛市場時,老板們傻嗎?算不清賬?不!他們門兒清!在“全球每10輛車就有1輛帶中國件”的時代,廣交會這個能直通主機廠采購總監、對話跨國巨頭、突破行業內卷的“唯一超級接口”,再貴也得咬牙上!這是戰略高地!
內容來源:廣交會官方網站
5
廣交會場外館
同期汽配展會情況
廣交會主會場汽配展區擠不進去?周邊同期(本文所指廣交會同期指的是每年4月和10月廣交會第一期[約15日左右]以及毗鄰廣交會展館位置)冒出的“外圍展”看似是不錯的Plan B,實則卻難堪大任:
南豐國際會展中心“廣州全國汽車及零部件進出口交易會”:展品以機電設備、五金模具為主,真正的汽配企業寥寥無幾。有汽配商家看后直言“進去兩分鐘就出來了”。
靈感創新展館“新能源汽車產業出口展”:聚焦新能源車出口沒錯,但主角是整車,零部件多為貿易公司,據稱還是靠某行業協會組織的十幾二十家貿易類企業以免費形式參展支撐場面,源頭廠家幾乎沒有。
廣州國際采購中心“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展覽會”:該展原來辦展單位因辦展理念及落地后的實際效果問題,最終被市場所淘汰,據說現由非廣交會期間的AAG展會取代。
保利世貿博覽館“廣州采購交易會”:相對強的,但它強在“多主題并行”的復合型定位(我把它理解為“大雜燴”),同時頂著“廣州五金及工具采購交易會”、“廣州汽車摩托車及配件采購交易會”、“廣州家用電器采購交易會”等一堆名頭,汽配不過是其中一小撮,讓外人看了直呼懵圈。
總結:上述展會難堪大任在于它們雖能借勢廣交會同期的地利、人流與影響力等優勢,但在專業運營能力、行業縱深程度、展會規模及辦展理念等方面無法精準滿足汽配行業人士的核心需求!
最后的話,尤為重要!
結束語:汽配人的深切呼吁
說到這里,我們便無須遮遮掩掩,打開天窗說亮話吧!那些說廣交會汽配展區“不行”的人,和擠破頭要進場的人,本質是同一群人——他們深諳這個殘酷的商業真理:在汽配行業,錯過廣交會,就等于主動退出全球貿易的主戰場。而那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言論,實則掩蓋的是大部分企業夠不著門檻的無奈。
廣交會價值毋庸置疑,但汽配展區“一位難求”的困境必須破局!為此我們呼吁:
亟需依托廣交會影響力,在同期關聯時段及相同地理位置范圍,設立真正專業化、規模化需求的“平替”展會;
政府認可、專業指導、企業唱戲,多方合力共同推動平替展落地生根,為中國汽配出海開辟新通道;
汽配老板們也要擁抱變化,利用好平替展等新平臺主動出擊,打磨產品,打響品牌,別把雞蛋都放在一個“天價”籃子里!
說到底,廣交會對汽配人而言,早已不是簡單的“香不香”,而是關乎生存與競爭的“必爭之地”,搶位雖苦,但放棄的代價,可能更高。
最后,還是讓我們深切期待以上的“呼吁”早日變成現實吧!
數據來源: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自第104屆起分三期舉行》;
[2] 廣交會官方網站,2025年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即汽配展期間)統計數據;
[3]【貿易之橋】廣交會全球供采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汽配行業系列活動成功舉行;人民網《中東地區電動汽車規模化部署前景可期》;AAPEX《TRENS IN THE LATIN AMERICAN AUTOMOTIVE AFTRMARKET》;
[4]《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出口展品牌展位數量安排辦法實施細則(2023 年修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