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云南大學發布的2025屆研究生初次就業數據》顯示,云南大學2025屆共有5600名研究生畢業,然而截至2025年3月24日,僅有1188人落實去向,整體就業率低至21.21%。更令人昨舌的是,其 “雙一流”學科民族學和生態學的就業率均不足10%,生態學甚至低至3.83% 。在多數高校動輒宣稱90%以上高就業率的當下,云南大學這份數據,撕開了高校就業數據存在的 “虛假繁榮” 遮羞布。
本科方面也不容客觀,2024屆云南大學共有本科畢業生4039人,實際畢業人數3829人,畢業率為94.80%。取得畢業證的學生學位授予率為100.00%,本科生體質測試達標率為88.19%。截至2024年8月31日,應屆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84.64%。其中,升學人數為1332人,占全部畢業生的34.79%,企業就業率不足50%。
放眼全省,2024年云南高校畢業生預計達36.7萬人,這個數字比往年都高。2025年的數據更夸張,全省應屆畢業生將達到25.3萬人,比2024年再增加4萬多,創歷史新高。這么多人同時找工作,競爭肯定激烈程度不難想象。
那么,造成當下就業難問題的原因只是因為畢業生人數的激增嗎?情況顯然比這復雜得多,其中,文科專業過剩也是個大問題。數據顯示,本科擴招后文科生占比從31.2%飆升到51.9%,但社會對理工科需求更大,這個結構性問題在云南尤為突出。
另外,由于經濟下行,尤其是民營經濟的不景氣,導致企業崗位縮減明顯。對此,有藝術類院校反映,2025年參加招聘的企業和崗位數量明顯下降,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一半。還有學生反映,投了很多簡歷都石沉大海,看來崗位確實少。
今年6月,由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云南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2025年“百縣對百校促就業行動”暨“百日千萬”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昆明舉辦。此次招聘會上,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精心組織楊浦、普陀、青浦3個區,遴選了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文化創意等上海重點發展產業領域的48家上海知名企業,提供5100個優質崗位來滇招聘。
而2019年之前,此類高校招聘會規模均比現在要大,2019年10月22日,2019年“放飛青春創業昆明”高校人才招聘推介會暨駐昆高校畢業生“就業昆明行”實踐活動在云南大學舉行。當天,省內外300余家企業進場招聘,共提供2萬余個就業崗位,8000名進場求職的高校畢業生中有1650余人現場達成就業意向。
從2萬+到1萬+到不足1萬,昆明就業市場崗位減少顯而易見,
當然,除了市場因素,畢業生自身也有短板。有調查指出部分大學生職業規劃模糊,就業能力跟不上企業要求,還缺乏吃苦精神。“00后整頓職場”雖然是句玩笑,但是年輕人身上的這些習慣絕不是企業青睞的。
我們也發現,專業選擇差異也很大。像云南中醫藥大學的傣醫學就業率100%,但應用心理學、食品質量安全專業就業率墊底。云大師范生去基層的也不少,看來選對專業很重要,不少當年熱門的專業,當下卻成了“雞肋”,畢業生在選擇專業時一定要慎重。
此外,云南本地就業市場有個特點:超過84%的本省籍學生會留在云南工作,主要集中在昆明(54.87%),也就是昆明人一直存在的“家鄉寶”問題,這從很大程度上再度加劇了省內競爭,但反過來看,外地生源少也算個優勢?
最后,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靈活就業比例上升現象。現在慢就業、打零工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了,這也反映就業質量在下降。整體來看,云南本科生就業確實面臨總量壓力大、結構不平衡、畢業生準備不足等多重挑戰,需要政府、學校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行。
云南本科生就業難問題是多因素疊加的結果。
那么,在大家還在擠破頭拼高考,拼了命上名校的當下,你,或者你的孩子有沒有想到怎樣另辟蹊徑呢?還是也考個研,留個學,變相養老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