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盟友集體倒戈,不愿擁戴特朗普,呼吁拜登出山?
剛剛抨擊特朗普“大而美”法案的拜登,這是要重新和特朗普對著干?
卸任總統的“炮火”,盟友的“越級求助”
誰能想到,7月3日本該在退休時光的拜登,卻是突然火力全開。矛頭直指當天下午眾議院剛通過的、由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魯莽”、“殘酷”。
但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話鋒一轉:“現在我不斷接到歐洲領導人的電話,具體細節不便透露,他們希望我重新參與執政。
顯然,如今的西方世界怕是正在上演一場“政治倒帶”。
而一切在北約峰會便看清的明白,特朗普的北約峰會變成了一場軍費攤牌的鬧劇。
當特朗普要求盟友將軍費開支從GDP的2%飆升至5%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直接掀桌怒斥目標“不合理”,加拿大因軍費僅占GDP1.45%被當眾羞辱。
德法英意波蘭五國防長早已私下聯名聲明:5%純屬“不切實際的敲詐”。
峰會的尷尬遠不止于此。日本首相石破茂與韓國總統李在明雙雙缺席。
這是日本三十年來首次對美國啟動關稅報復后,再補的一記外交耳光。四年前還高調捧場的尹錫悅政府,如今只留下新西蘭總理在會場獨坐。
可以說,北約峰會的召開,卻是成了盟友們的內訌現場。
更不必說,亞洲兩大關鍵盟友的缺席,日本首相和韓國總統雙雙缺席北約峰會。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揭露真相,這是對美國強推軍費要求的反抗。
不過仔細看,實際這日韓退場的底氣來自東方2025年1-4月數據顯示,中國占韓國出口總額26.3%,美國占比降至18.7%。
韓國經濟研究院發出警告:“失去中國市場,韓國半導體業將出現30%產能過剩”。飯碗與虛妄的“戰略”之間,顯然盟友已經給出答案。
亞洲盟友叫的慘烈,歐洲也并非好看。
德國總理朔爾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加速推進“歐洲再武裝計劃”,旨在打造獨立于美國的防務體系。
而這一轉向背后是歐洲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日益加深,2024年歐盟對華投資增長17%,德國在中國湛江建設百億歐元工廠,法國空客在天津擴建生產線。
中東局勢的爆炸性升級同時讓歐洲領導人徹夜難眠,歐洲被夾在火藥桶之間。畢竟霍爾木茲海峽承擔全球30%石油運輸,一旦被伊朗封鎖,將直接掐斷日韓經濟命脈,也威脅歐洲能源安全。
而當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喊話“中國享受北約安保紅利”時,顯然日韓外務省官員的沉默已給出答案。
撐不住的盟友,便是找到拜登,不過拜登能救場嗎?
拜登的“政治戰書”
雖嗆聲特朗普“大而美法案”的荒唐殘酷,但仔細看拜登的“戰書”,也不是傳統意義的權力爭奪。
這首要便是拆解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人設。通過揭露“大而美法案”將導致1200萬醫療補助參保者失去保險,直擊特朗普政策對普通民眾的傷害。
緊跟便是重塑跨大西洋領導力。歐洲領導人繞過白宮直接求助拜登的現象表明,德國總理朔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等人對特朗普的不信任已公開化。
隨后守護政治遺產。從北約東擴到亞太“遏華集團”,拜登四年的戰略布局正被特朗普的貿易戰和軍費勒索迅速瓦解。
先不說拜登這“三步棋”奏效明顯不明顯,但歐洲盟友找到拜登,顯然是對現行美國的政治機構表示失望。
那如今盟友倒戈甚至都求助到拜登,特朗普會慌嗎?答案可能未必。
畢竟鐵桿支持者眼中的特朗普,正在“兌現承諾”。而歐盟的痛苦,反而成了他“成功守護美國利益”的佐證。盟友的求助電話甚至可能被扭曲為“外部干涉美國內政”,成為其鞏固支持者的新素材。
那如今拜登發聲又能改變什么?
客觀地說,卸任總統缺乏行政實權。然而,在民主社會里,“關注即力量”。拜登將議題推上頭條,讓民眾看清法案代價、讓世界聽見盟友的聲音。
這份政治壓力,足以讓一些國會議員重新掂量手中選票。政策雖未必逆轉,討論走向卻可能被改變。
況且華盛頓的權力游戲從未停歇,但這次的特殊之處在于:當歐洲領導人的加密電話越過大西洋直通加州,當日本汽車生產線轉向中國市場,當北約總部懸掛的32面國旗中缺席的日韓國旗格外刺眼,世界正在用腳投票。
而無論特朗普是否在乎這警告,傷痕已經造成。
歐洲領導人深夜的求助越洋電話,美國民眾因關稅強征而舉牌抗議,都在說明當大國放棄責任,世界將無人幸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