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2日,王毅外長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等人會談,而馮德萊恩卻唱起了“合作調”。歐盟在會談中提出,中國得立即停止對俄軍工所有援助,還放話稱中國若再支持俄羅斯,歐洲會受嚴重威脅。可中方早多次澄清,中國一直嚴守中立,從未向沖突方提供武器,正常經貿合作不應被曲解。
歐盟這要求,本質是想讓中國在俄歐間選邊站,可這種非此即彼的冷戰思維,明顯跟當下多極化趨勢不符。歐盟還要求中國結束對稀土的所有出口限制,說中國這么做讓歐洲企業面臨嚴峻風險。但中方管控稀土,是為了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國家安全,又不是斷供。而且中國還給歐洲企業開了“快速通道”,只要合規,需求能得到保障。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自己稀土產業鏈有短板,不琢磨怎么解決,反而怪中國,這邏輯說不通。另外,歐盟要求中國拿出可行方案重塑中歐貿易關系。現在中歐貿易額巨大,每日雙邊貿易額估計達27億美元,中國是歐盟第二大商品貿易伙伴。可歐盟一邊要求中國解決問題,自己卻在電動汽車等領域對中國加征關稅,這不是合作的態度。
有意思的是,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在會談時表示,歐方致力于發展穩定、建設性的歐中關系以及互利互惠的經貿合作。可轉頭歐盟就給中國提了這些強硬要求,這“好話”背后,藏著歐盟的矛盾心態。一方面,歐盟面臨美國50%關稅的威脅,7月9日就是“對等關稅”截止日,若談不攏,歐盟大批商品要被加稅,像汽車、鋼鋁等領域都受影響,這對歐盟經濟是重擊。
歐盟(資料圖)
另一方面,歐盟內部對美關稅問題、對俄制裁分歧很大,根本沒法形成統一立場。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想讓中國幫忙解決問題,卻又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可中方早明確說了,歐洲面臨的挑戰,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不是中國造成的。中歐不該因分歧就對抗,更不能把中國當對手。王毅外長還強調,中歐是伙伴不是對手,合作是主基調,雙方應通過溝通解決分歧。
其實,中歐合作空間很大。中歐加起來的經濟體量超過美國,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達920億美元,中歐班列年運輸量160萬標箱,這些數據都說明中歐合作對雙方都有利。美國搞關稅戰,本質是想收割全球,中歐聯手才能更好應對。可歐盟現在一邊想讓中國幫忙,一邊又受美國影響對中國有戒心,這種矛盾做法只會讓自己更被動。
特朗普(資料圖)
就像德國前總理默克爾說的,特朗普若加稅,美國自己也會受影響,歐盟該團結一致。但現在的歐盟,顯然沒做到這點。面對美國的壓力,歐盟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反而把責任推給中國,還提出這些不合理要求,這只會讓中歐關系更復雜。中歐建交50周年在即,雙方本應借此機會深化合作。歐盟該認清現實,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拿出誠意跟中國合作,而不是一邊說“好話”,一邊提強硬要求。只有真正平等對話,中歐關系才能健康發展,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