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國財政部罕見地以“極快速度”宣布,歐洲企業即日起被排除在中國政府采購之外。歐盟委員會6月20日剛剛限制中企參與歐盟醫療器械政府采購。短短半個月,中歐貿易博弈升級。
戰略伙伴關系的隱憂
2024年中歐建交50周年,原本被視為合作升級的歷史節點。統計顯示,2024年中歐貨物貿易額已達歷史新高,雙邊投資也穩中有升。多家國際咨詢機構預測,若不發生意外,2025年中歐經貿關系有望再創新紀錄。
美國對華“對等關稅”策略影響下,歐洲曾經罕見地釋放出與中國加強合作的信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數次公開講話中明確提出“多元化而不是脫鉤”,德國、法國等重量級成員國紛紛回調對華政策。去年底,中歐在電動汽車領域達成階段性妥協,歐方同意暫緩針對中國產品征收新關稅。
歐盟內部的聲音卻很快出現反轉。一些政客和媒體再度渲染“中國威脅論”,擔心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企業出口目標轉向歐洲市場,沖擊本土制造業。相關觀點獲得歐盟高層認同,部分官員推動出臺更多限制性政策。
6月20日,歐盟委員會宣布,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歐盟醫療器械政府采購。中方在第一時間通過多條渠道表達關切,嘗試磋商。歐方態度堅決,未做調整,被外界解讀為“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中國商務部和財政部隨即展開研究,7月6日中午,中國財政部發布通知,自即日起歐洲企業不得參與中國政府采購。通知明確,這項措施針對歐盟本土企業,在華歐企不在限制范圍內。
商務部發言人強調,此舉是對歐方無視中方善意、一意孤行的對等回應。與以往通過WTO等國際機制解決爭端不同,這次中方選擇直接反制,反映態度的轉變。
政策發布后,歐洲工商界反應強烈。多家歐企協會發出聲明,呼吁歐盟重回理性軌道,避免中歐經貿關系進一步下滑。部分歐洲媒體分析,若對抗加劇,受損最大的將是那些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歐企。
誤判與策略博弈
歐盟一些高層官員和政客誤以為,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中國會對歐盟戰略性讓步。多份歐洲智庫報告指出,歐方希望借助對華限制措施在談判中獲取更多籌碼,低估了中方的反制決心。
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多次在記者會上表態,中歐沒有根本性矛盾,合作遠比對抗有利。2025年上半年,中方曾多次推遲對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為歐方調整政策提供空間。王毅外長6月底訪歐,期間與德國、法國等多國高層會談,雙方當面釋放積極信號。
會后局勢卻急轉直下。法國財長公開表示,推動歐盟將貿易壁壘從汽車產業延伸到更多領域。歐方“表里不一”做法令中方高層深感不滿。
7月下旬,中歐峰會即將召開。王毅外長剛剛結束為期一周的歐洲訪問,外交部多次強調,穩定的中歐關系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德國、法國領導人會談期間積極表態,承諾深化合作。
歐方會談后卻再度推動強硬政策。例如,法國財長會談后當即表態“要將貿易壁壘延伸到更多產業”,與峰會前的合作氣氛形成鮮明對照。
中國此前多次推遲對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被外界解讀為“留有回旋余地”,但歐方并未把握機會。中方最終決定對等反制,被業內視為“警示與底線”。
規則、利益與現實考量
中歐貿易摩擦并非首次爆發,但這次對等反制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以往類似摩擦多通過磋商或訴諸WTO仲裁解決,中方極少直接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此次事件表明,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立場上更加堅決。
歐盟方面面臨內部壓力。部分成員國擔心本國產業喪失競爭力,要求歐盟出臺更嚴厲的對華政策。歐洲議會多次討論“中國企業沖擊本地市場”的議題,法國等國政界高層頻頻發聲。
中國采取對等反制后,歐盟內部出現反思聲音。多位企業家表達擔憂,擔心貿易戰升級影響歐洲企業在華發展。部分智庫警告,如果歐方繼續效仿美國對華施壓,將影響歐盟自身的戰略自主,甚至削弱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中歐經貿關系的根基并未動搖。上半年,歐洲依然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產業鏈高度互補。外部環境壓力下,中歐合作空間仍然廣闊。
多家國際銀行近期報告顯示,歐洲企業在華投資信心尚未出現大規模動搖,德國、法國企業仍在積極布局中國市場。
中方強調,合作共贏才是中歐關系的主基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綠色轉型需求,為歐洲高科技、綠色能源、金融服務等領域企業帶來巨大機遇。歐盟也需要中國市場維系本土就業與產業升級。
摩擦不可避免,但選擇對抗只會損害雙方長遠利益。近期多家國際咨詢機構發布警告,若中歐貿易戰升級,歐洲GDP年增速將下降0.3-0.5個百分點,失業率可能小幅上升。中國則加快與東盟、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的合作,進一步分散貿易風險。
戰略分歧與全球格局變化
全球地緣經濟格局劇烈變化。美國持續推動“去中國化”供應鏈重構,試圖拉攏歐盟共同遏制中國。6月,美國會通過新一輪對華制裁法案,鼓勵歐洲同步行動。歐盟部分成員國受美國影響,政策趨于強硬。
中國則加快自主創新和高端制造升級。近期公布的工業數據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儲能、光伏等領域繼續保持領先。歐洲企業若被排除在中國政府采購之外,將在高端醫療設備、環保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失去重要市場份額。
歐盟若繼續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可能錯失自身戰略自主的最佳機會。多份歐洲智庫報告指出,歐盟應把握與中國的合作機遇,避免被卷入大國博弈的被動局面。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06 07:44:中歐合作是助力歐洲發展的積極力量(國際論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