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七月七,宛平城外風云急。
倭寇借口兵卒丟,無理侵擾聲似戟。
守軍嚴拒義難屈,兇寇猙獰槍炮逼。
盧溝橋上硝煙起,永定河邊血戰激。
二十九軍雄魂立,死戰到底志不移。
寧為鬼雄身赴死,豈做亡國屈辱羈。
彈雨槍林心無懼,奮勇殺敵永銘記。
佟趙二將身先義,為國捐軀山河泣。
戰事驚破華夏寂,全族抗戰迅雷急。
中共通電全民起,國共同心戰線齊。
工人學生奮勇起,罷工罷學聲震地。
各界同仇心齊聚,救亡熱潮燃不熄。
八十八年歲月急,苦難歲月難忘記。
船堅炮利列強欺,血染沙場收失地。
先烈死命換和平,吾輩自強當不息。
珍惜和平勤奮進,復興華夏盡全力。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如同一聲炸雷,無情地劃破了中國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天空,也正式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悲壯大幕。
七七事變前夕,日本侵略者早已對中國的華北地區垂涎三尺,妄圖將其納入自己的殖民統治范圍。宛平城,這座位于北平西南的小城,成為了侵略者野心的第一個目標。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嚴詞拒絕。日本侵略者的無理要求被拒后,便露出了其猙獰的面目,悍然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將士奮起抵抗,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抵御外敵的鋼鐵長城。
在這場激烈的戰斗中,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第29軍的將士們以原始的武器,對抗著裝備精良的日軍。他們不畏強敵,浴血奮戰,許多士兵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這擲地有聲的誓言,成為了他們最真實的寫照。其中,佟麟閣、趙登禹兩位將軍身先士卒,在與日軍的激戰中,不幸中彈犧牲。他們的英勇事跡,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投身到抗擊日寇的戰斗中。
七七事變的爆發,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也促使全民族抗戰的局面迅速形成。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實行抗戰。全國各地的民眾紛紛響應,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熱潮。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各界人士組成了各種抗日團體,積極支援前線的抗戰。同時,國共兩黨也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時光荏苒,如今距離七七事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那段歷史依然歷歷在目。它是中華民族的一段苦難史,也是一段抗爭史。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安寧。
在當今和平年代,我們更應該銘記七七事變的歷史教訓,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七七事變的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我們去捍衛的,正義是需要我們去伸張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