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關鍵節點和收官年,“十四五”時期我國整體物流行業高歌猛進,去年社會物流總額躍升至360+萬億元,同比平穩增長5.8%。
快遞物流作為現代經濟的血管系統,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升級和全球供應鏈演化,快遞物流行業正在從幕后走向臺前,成為支撐國家經濟運轉、商業模式創新和民生保障的關鍵基礎行業。
在全球供應鏈深度重構的當下,社會物流成本正在逐步下降,物流出海步伐加快,新質“AI+物流”應用頻出,多家企業推出物流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倉儲分撥、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提升運作效率,通過數字化升級,全國網絡貨運企業超過3000家,也驅動著物流業逐步從傳統基建驅動轉向數智化與可持續發展并行的新階段。
物流合規政策回顧,一步步明確責任統一
- 2007年,《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85號)首次提出,加盟合同必須明確授權范圍、期限、費用、知識產權使用、違約責任等;總部需在簽約前30日向加盟商提供完整信息披露文件(包括經營數據、訴訟情況等)。
- 2016年,工商總局等四部門關于實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97號),當加盟商若為個體工商戶,需完成“多證合一”登記,避免無證經營,監督加盟商依法申報收入。
- 2021年,《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7號),指出加盟商例如末端快遞驛站,作為平臺內經營者需公示營業執照;實施信用監管,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并公示,對存在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依法實施聯合懲戒。
-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明確提出,不得擅自留存或泄露用戶信息,物流行業如面單上的姓名、電話需加密處理;加深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總部需對加盟商數據操作進行監控。
- 2023年,《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23年第22號)頒布,擬明確對加盟商的統一管理責任,明確禁止寄遞物品的規定,總部對加盟商具有連帶賠償責任;總部或加盟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委托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企業經營快遞業務。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應當向郵政管理部門備案,報告分支機構的營業執照信息。”
對于快遞物流總部機構而言,需制定《加盟商準入評估標準》,明確注冊資本、資質評價、管理水平等指標維度;
引入第三方機構對供應商歷史履約記錄核查,規避合作風險;
建立動態評估機制,每季度更新資質檔案,清退不達標供應商或加盟商。
“總部快遞企業應當建立維護服務網絡穩定工作制度,實施服務網絡運行監測預警和風險研判制度。”
快遞供應商需要進行風控數據管理,對加盟商運營狀況、客戶投訴、輿情風險等進行監管;
設定風險閾值,自動觸發總部調查程序;
實時監控各個加盟商網點情況,識別異常行為。
當政策合規與行業痛點碰撞,面對日益加劇的處罰事件,物流企業如何直面問題,把握風控過程和輿情處理,已成為關乎行業格局重塑的關鍵命題,政策理想與現實操作間的微妙縫隙,恰恰構成了企業戰略調整的決策盲區。
剖析物流供應商/加盟商的風控難題
在快遞物流高度依賴合作網絡的今天,監管政策正逐步從監管“企業本體”到“生態鏈條”,隨著行業高速增長總部企業所牽涉的服務鏈條也日益復雜,當出現合規風險例如像供應商、加盟商、協議客戶的問題披露,會影響到整個物流體系的業務健康流轉。
最近高居熱搜榜不下的中美貿易戰問題,同樣對快遞物流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包括關稅增加、監管加強以及風險外溢等方面,對于快遞物流企業來說,更加需要關注供應商的資質、加盟商的品牌影響以及客戶經營穩定性等問題。
合規風險,正逐漸從“隱患”變成“剛需管理要素”,物流企業持續加強內部監管,防止出現資質造假、非法用工、轉包等問題,以免影響服務質量和合作關系。
基于2023-2025年公開處罰數據顯示,國內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主要集中于供應鏈風控漏洞暴露造成的高額罰款與重大法律風險,“某企在24年因多起合規問題導致企業單票收入同比下降,業務量增長與利潤倒掛”、“某企處罰雖存在單次罰款較低但大量用戶投訴導致品牌信任度受損顯著,導致24年市場份額增速落后行業均值問題出現”、“某企在2020-2024年間,因子公司違規累計罰款超300萬”,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物流行業對供應商的合規、監管、法律、穩定性風險的管控將會越來越嚴格。
準入“十面埋伏”,低效的風險排查機制
針對不同類型的供應商,在進行準入環節的合規資質篩查、風險識別和防范是核心關鍵,例如當前物流工作中普遍接觸較多的如物流倉儲、車輛設備、人力資源等,需要進行相應的合規和風險管理控制,通過風險排查評分等級,分析供應商的經營穩定性、履約能力和償債能力等方面,快速識別合作方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差異化管理。
在過往的客戶工作接觸時,存在多種排查機制的低效失衡行為,我們將其總結為以下幾點內容:
- 審核范圍的主觀偏差:主觀裁量權失控問題,經驗導向的審核體系存在評估標準“異常漂移”,人工核查受限于個體認知邊界,關鍵指標的非量化特征導致評估體系出錯。
- 多源數據辨別難度大:海量互聯網的紛繁復雜多樣信息,導致價值密度被稀釋,如何提取高價值信息造成了極大的工作困擾。
- 數據分析和洞察力的不足:審查人員缺失關聯圖譜構建能力,會導致審查標準范圍因人而不同,異常數據無法觸發風控閾值,審查盲區隨供應鏈復雜度呈指數級擴張。
- 供應商數據管理效率低下:對于成千上萬的合作方,以及下鉆二級、三級供應商的樹狀網絡結構,如何精確識別例如經營重大風險等問題,是無法準確識別的。
- 風險信息滯后應對差:無法動態評估風險情況,風險信息因為數據滯后帶來的多層問題傳導。
常態化動態監管異常,確保信息可控客觀
通過風險識別機制的建立,全鏈路進行策略管理,實時監控加盟商合規風險能力,本質上,是建立一套面向快遞物流行業的合規風險管理策略體系,通過數字化管理工具來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在企業預發生或已出現違規行為時,通過風險信息排查、風險評估、分級管理、風險控制、風險監測、輿情監管和異常處理等方面去幫助企業作業,實現體系化可控的風控標準。
防范“套殼”風險,確保在庫“如白紙”
識別潛在風險,在供應商準入環節,進行全面的資質綜合排查,高效快速地識別潛在的風險,如行賄犯罪、商業賄賂、內部腐敗、潛在利益沖突等,排除存在明顯問題的企業,從源頭預防潛在風險的發生。
在風險信息排查中,企業需要關注內外部黑名單,其一是企業自身在過往合作過程中出現的黑名單企業,通過股權、任職、對外投資等關聯關系進行穿透,避免通過套殼或者換殼情況重新入庫。
其二是過往合作中出現的外部黑名單企業,例如政府采購領域的嚴重違法失信行為記錄名單、運輸物流行業嚴重失信黑名單、嚴重違法超載運輸名單、重點監管領域的失信黑名單等等,避免出現交付風險影響企業正常運作。
新進供應商在進行注冊、準入、合同簽約等環節,進入正式合作中時,需要對業務合作中的風險持續進行監控管理,避免因供應商突發負面風險信號,企業未能及時捕捉或感知滯后,關注其合規問題、處罰情況等,導致供應中斷、財務損失等風險事件。
防范商業賄賂黑手,圍串標行為排查
聚焦招投標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對投標人圍標串標、招標代理機構與投標人串通投標、出借掛靠資質、轉包及非法分包等違法違規行為。從主體關系分析、關鍵指標分析、招標價格分析、異常人員分析、異常行為分析等方面展開,自動預警相關行為,企業可以有效地防止投標方之間的不公平競爭行為,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對投標候選供應商的內外部多種關聯關系進行合規排查,排查投標供應商之間的交叉持股、董監高相互任職、同集團企業等關系。
通過目標企業共同投標記錄,各自中標率,共同投標人等數據,分析歷史投標情況。
根據司法判決、行政處罰、央企公示信息等數據,獲取歷史圍串標不良記錄,并提示對應風險。
“兩道防線”確保物流全鏈路合規工作開展
1)第一道防線——供應商準入合規風險篩查
高管員工悄悄成立代理公司?合作方實際控制人被列入失信名單?深度挖掘合作伙伴、內部員工、內外黑名單數據等多類主體之間的深層次關系網絡,對第三方基本信息、法律訴訟、行政監管、經營穩定性等多維度風險事項進行排查,避免商業賄賂、利益輸送等風險。
3分鐘完成企業資質、司法糾紛、高管背景的360°掃描。在供應商準入環節進行全面的資質綜合排查,以高效快速地識別潛在的風險,如行賄犯罪、商業賄賂、內部腐敗、潛在利益沖突等,并生成AI報告進行快捷分析,企業可以提前發現并預警供應商可能存在的履約問題和利益沖突,為后續的合作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物流倉儲行業是否具備道路經營許可資質,車輛設備的生產資質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產品質量問題,人力資源行業是否涉及外包方面丑聞或者非法用工等合規方面問題,通過企業風險等級,排除有明顯問題的企業,防范風險于未然。
2)第二道防線——在約客商持續監控預警
海量加盟商、協議企業,信息變化管理困難?針對不同類型的供應商,例如一般供應商、核心供應商、戰略供應商、瓶頸型供應商等進行差異化管理,實現風險的有效控制。對于活躍重點供應商,重點關注并實時預警可能出現的風險和輿情動態監管。而對于非活躍的供應商,則進行次要關注和定期巡檢排查管理。
避免突發負面風險信號,以及企業的聲譽下降、經營問題在互聯網發酵,導致未能及時捕捉或感知滯后,被迫造成供應突發中斷。
*本報告所涉相關數據均基于公開信息整理,僅作為市場研究參考依據,不構成我司對任何品牌質量、服務能力或合規性的明示、暗示性認可或擔保。
當行業站在政策驅動的轉折點上,企查查供應鏈風控專家錢凌浩,帶來《物流行業對加盟商風控管理及案例剖析》,講解快遞物流行業的背景、發展機遇與商業隱患,結合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和全球供應鏈演化下,2025年供應鏈工作的危機與挑戰。
本篇文章基于直播內容所整理編寫,如果對本次議題感興趣的話,關于更多直播詳情,可點擊下方持續關注。
目前企查查第三方風險排查系統已與汽車、新能源、電子、倉儲、運輸、物流等制造行業等多個行業頭部企業達成合作,圍繞供應商準入排查、風險監控、圍串標管理、利益沖突排查、供應商年檢等業務應用,為客戶提供全鏈路數字化盡調,穿透深層主體關系識別隱性利益鏈,感知外部風險實時攔截告警企業,滿足采購風控合規全流程管理。
風控無小事,愿助您筑牢合作安全網。
關注我,為您帶來更多行業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