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你的隱私正在快遞單上裸奔”沖上熱搜引發關注。據瀟湘晨報7月10日報道,近日,長沙市民發現,自己在菜鳥驛站郵寄快遞時,發現收件人真實姓名、電話等信息被完整寫在快遞運單上。針對這一情況,有網友擔心在郵寄過程中,自己的信息一直露在外面,會在某一運輸鏈條中泄露。對此,記者對長沙多個菜鳥驛站探訪發現,這類情況確實存在。
近年來因快遞導致的隱私泄露問題并不少見。一張快遞單包含多少個人信息?對此有何國家標準?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盡量避免快遞泄露信息呢?一文速覽。
▲圖片截自微博
多地法院曾審理出售快遞信息牟利案件
據“法治網”微信公眾號6月17日消息,貴州省龍里縣人民法院近日審結了一起快遞從業人員非法獲取、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案,4名被告人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獲刑。2022年7月,龍里縣某快遞公司倉庫內,裝車員潘某、羅某的手機攝像頭對準了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裹。在張某、鄭某“每條信息0.8元”的利誘下,二人連續一周偷拍快遞面單,將數千條包含姓名、電話、住址及購買物品的隱私信息上傳至網盤交易。
據山西“呂梁法院”微信公眾號5月12日公布的一則案例,趙某通過境外聊天軟件聯系到一個出售快遞信息的上家,以每條5元的價格收購了289張快遞面單(每張面單包含收貨人和發貨人姓名、手機號碼、地址等相關信息2條),以每條5元的價格通過另一境外聊天軟件出售給“易某”,獲利1445元。趙某還將其上家“黃某”發來的316條個人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地址)轉發給“易某”,未收取費用。
據江蘇“淮安晚報”微信公眾號1月13日報道,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法院1月9日通報一起“快遞員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根據通報,2022年4月,被告人姜某某發現有人收購快遞面單照片,于是想借此獲利。后來,姜某某拉攏淮安區某快遞公司員工于某某,并交付給于某某四部手機,讓其用此手機拍攝快遞面單并上傳到姜某某的百度網盤,每張面單照片付給于某某人民幣0.6元—0.8元。2022年4月底至2022年5月13日,于某某拍攝上傳快遞面單照片共計3萬張左右并出售給姜某某。
一張快遞單可以扒出多少個人信息?
近年來,隨著快遞業務量持續強勁增長,一張快遞包裝盒上的快遞面單,自然成為個人信息“黑產”市場中的“唐僧肉”。你知道嗎?其實,一張小小的快遞單已經嚴重泄露了你的個人信息。
這些信息,可以讓我們快速“認識”一個人:
1.他是誰。
2.他的手機號碼。如果他的微信號與手機號相同,還有機會查看到其朋友圈的10個動態,甚至有可能成為對方的“好友”。
3.他在哪住,或者在哪工作。
4.他的消費習慣、經濟能力如何。
5.若能證明寄件人與收件人互為熟人,信息量可能再次翻倍。
從快遞單中,最容易暴露的個人信息就是手機號!手機號一旦暴露,一個人就相當于在互聯網世界里“裸奔”。
現在很多網站平臺、手機App,在注冊賬號的時候都需要綁定手機號碼。很多人在申請各種賬號時都是使用同一個手機號。所以,一旦手機號碼遭到泄露,不法分子就可能會在各種平臺上找到和收件人對應的社交賬號。綜合各種信息,犯罪分子就能掌握到我們在互聯網上沖浪的所有痕跡。
那么,什么人會拿你的信息去做什么壞事呢?
①不法分子:滋生刑事犯罪
②網店經營者:用于制造虛假交易量、提高網店信譽度
③銷售公司:用于各類電話、短信營銷
④詐騙團伙:用于制作假包裹
⑤易被騙子盯上定向詐騙:比如用于釣魚詐騙
⑥垃圾廣告騷擾不斷
關于快遞面單,有何國家標準?
2023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快遞電子運單》(GB/T 41833-2022)和《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GB/T 41832-2022)兩項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標準推薦快遞服務組織使用一聯電子運單。圖為一聯電子運單示意圖。圖片來自“臺州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
《快遞電子運單》國家標準設立了專門章節,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內容:
●禁止顯示完整的個人信息。快遞企業、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等應采取措施,避免在電子運單上顯示完整的收寄件人個人信息。收寄件人姓名應隱藏1個漢字以上,聯系電話應隱藏6位以上,地址應隱藏單元戶室號;
●推薦對個人信息進行全加密處理。快遞企業、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等宜采用射頻識別、手機虛擬安全號、電子紙等技術手段,對快遞電子運單上的個人信息進行全加密處理;
●規范個人信息相關內容的讀取權限。快遞電子運單上隱藏的、加密的信息內容,僅限于快遞企業及其授權的第三方、相關管理部門,使用相關設備合法讀取。
標準還明確了紙張、背膠、油墨,以及字體字號、隱藏及加密處理、膠粘物理性能等一系列技術指標。
據了解,《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出總體要求,《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快遞暫行條例》《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規定》等也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采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快遞市場安全監督管理,維護寄遞安全與信息安全。
被迫“裸奔”的我們該怎么辦?
▲圖/IC
★學會快遞單的正確填寫
填寫“地址”時,能多簡單就多簡單,如選擇快遞驛站、快遞柜等方式取件,地址不必精確到樓棟號和具體門牌號,填寫驛站地址或小區地址即可。
填寫“收件人”時,盡量不要透露性別、職業,若是獨居,時不時地給自己起個新名字,也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下單主動勾選“個人信息加密”
在進行收發快遞時,盡量選擇快遞公司自有APP、小程序等方式下單,并主動勾選“個人信息加密”等模塊,不要為了少量優惠選擇第三方網站下單。
★廢棄快遞單的處理
用水擦、筆涂、刻刀、剪刀、修正液、牙膏、花露水、風油精等工具,將個人關鍵信息去除。
★保護好自己的隱私
(1)梳理自己在不同平臺上,一共注冊了多少賬號,密碼是否還記得,有多久沒登錄了,做到心中有數。
(2)可以試試能通過你的手機號、郵箱賬號、常用昵稱搜索出多少東西,然后奉行“能刪則刪,能隱則隱”的原則。
(3)不要全網都用一個昵稱,這樣別人知道了你這個昵稱搜你的號簡直輕而易舉。把自己發布在網絡上的真實信息刪掉或者加權限,最好不要和你的真實身份有任何可能性的關聯。
★手機不要外借
取件時不要將手機交給他人操作,不法分子有可能利用經營快遞站點的便利,在幫助客戶操作手機點擊取件時泄露身份信息、惡意注冊賬號。
★謹慎處理異常件
收到“快遞退回”“到付”等異常快遞時,先通過官方渠道確認訂單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遭遇“空包詐騙”。
★發現面單信息未隱藏可以這樣做
據瀟湘晨報報道,對于快遞運單公開收寄件人全部信息一事,湖南四新律師事務所劉波律師表示,快遞企業開具未去標識化的電子運單涉嫌違法,不僅給用戶個人信息帶來安全隱患,也給企業經營帶來法律風險。用戶若發現面單信息未隱藏,可向郵政管理部門舉報,觸發行政監管。“《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應采取相應的加密、去標識化等安全技術措施。”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最高人民檢察院、羅湖公安、祁縣法院、新華社、中國消費者報、瀟湘晨報、襄陽日報等
編輯 艾崢 校對 張彥君
值班編輯 康嘻嘻
北京用戶可參與“打一單得兩張券”活動
6月23日起,北京用戶通過滴滴App或小程序進入“打一單得兩張券”活動頁面,每日領取任務后,完成一單指定車型訂單,可得兩張10元立減券。(一張限本人當天16點后可用,一張限指定時間內贈送親友可用。)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