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記者 王雅潔
2025年7月10日清晨6點,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的空氣濕熱粘稠,微信視頻中,廣東一家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張偉的襯衫后背已被汗水浸濕。
他正快速核對一疊厚厚的報關單,目光掃過一行行條目:“第17柜——磷酸鐵鋰電池組,UN3480,危險品類別9。”
在他身邊,一個敞開的集裝箱里,整齊碼放著深藍色的光伏板。
張偉指著手機里一張2024年拍的照片對經濟觀察報說:“去年這時候,港區里堆著的多是挖掘機履帶、鋼結構件這些建廠用的工程機械部件。”
照片里,印著各種工程機械標識的集裝箱零星散落在碼頭。
剛果(金)的能源儲備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特殊地位,是世界上重要的礦產資源國,銅、鈷儲量居世界前列,礦業生產對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中國企業開展光儲項目的熱門選擇地點。
2025年開始,全球儲能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特別是在非洲等新興市場,光儲項目的需求顯著增加,當地物流運輸也隨之發生明顯變化。
張偉指著眼前密集堆放的集裝箱:“現在,發往剛果(金)的貨柜,每10個里得有7個裝的是光伏板和儲能電池。”
已經在非洲待了12年的趙啟明,也加入了光儲掘金的隊伍。
他提供的名片上,寫的身份是“光儲投資顧問”。
連續半個月來,他密集陪同數位來自中國的企業負責人,憑其多年在剛果(金)的政府部門關系以及市場經驗,為中國企業提供相關投資建議和咨詢服務。
一名當地的能源企業負責人An-thony形容趙啟明為“金沙薩的能源獵人”,Anthony表示,中國企業對剛果(金)的光儲市場熱情越來越高,能源獵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截至發稿,越來越多的物流、投資商、冶煉企業正在不斷躋身剛果(金),中鐵六局承建的凱鵬礦業光儲項目、華友鈷業和易事特集團合作的Lukuni儲能項目等等已經投運。
在2025年5月的全球儲能項目建設動態追蹤中,CESA(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數據庫記錄了26起海外儲能項目建設動態,總規模超過29.21GWh,剛果(金)被列為全球儲能市場中最為重要的建設地點之一。
光儲貨柜涌向剛果(金)
在張偉看來,達累斯薩拉姆港的轉變在2025年尤為明顯。
以港口倉庫區域的變化為例,原本存放工程機械配件和建筑材料的貨架,如今大部分被成組的鋰離子電池包占據。
這些電池包外包裝上清晰地貼著UN38.3危險品運輸認證標簽,等待裝入專用的危險品集裝箱。
不止一位物流從業者對經濟觀察報估算表示,光儲相關設備在其經手發往剛果(金)的貨柜總量中占比,已從2024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水平,躍升至目前的五成至八成之間。
這種體量的增長有跡可循。
張偉根據多個項目經驗估算:“一個20兆瓦的光儲電站項目,從組件到系統,大約需要300個標準集裝箱才能完成運輸。”
根據他的觀察,以剛果(金)資源豐富的加丹加省為例,2025年在建的中資冶煉廠配套光儲項目總規模正在不斷攀升。
舉例來看,公開資料顯示,2025年3月10日,中國能建湖南院中標剛果(金)卡莫阿智能綜合能源微電網EPC項目。該項目位于剛果(金)南部的卡莫阿銅礦內,儲能規模達60兆瓦/120兆瓦時。
2025年2月,中鐵六局承建的剛果(金)凱鵬礦業光儲項目35千伏降壓變電站一段順利送電。該項目光伏容量為75兆瓦,儲能40千瓦時。
日益擴張的光儲項目,正在不斷拉高運輸量,而巨大的運輸量亦對物流時效提出了苛刻要求。
2025年5月,中交一公局海外事業部發布的一份關于剛果金KL項目集裝箱運輸的招標文件,核心要求直指光儲設備運輸的時效性:船期需壓縮至40天以內,目的港集裝箱免費使用期(免箱期)延長至21天。該標的總預算金額高達9840萬元人民幣。
長期駐守剛果(金)盧本巴希市的物流調度員陳佳明在電話中解釋:“冶煉廠根本等不起,礦區的電力供應也極不穩定。光伏板或者儲能電池晚到一天,礦山就可能因為斷電而停產,損失很大。”
剛果(金)作為內陸國家的天然劣勢,也使得達累斯薩拉姆港成為更優選擇。貨物從中國海運抵達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港后,需再經陸路運輸,穿越坦桑尼亞與贊比亞邊境,最終進入剛果(金)加丹加省,抵達盧本巴希等地。
這條路線正日益成為光儲設備進入剛果(金)腹地的主要通道,部分替代了傳統上通過剛果(金)本國馬塔迪港的路徑。后者受限于僅8.2米的吃水深度,無法停靠大型集裝箱船,效率較低。
光儲運輸的巨大流量也引發了區域港口的競爭與升級。
2025年2月,阿布扎比港口集團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宣布聯合投資2.2億美元,共同開發剛果(布)黑角港的東防波堤碼頭。首階段將建設水深16米的泊位,并配備三臺超巴拿馬型岸橋起重機,明確將“新能源設備”裝卸作為重點。
與此同時,在剛果(金)本土,由迪拜環球港務集團與英國國際投資公司合作開發的香蕉深水港計劃于2025年內竣工。該港設計吃水深度達17.5米,目標直指成為“剛果(金)真正的國際貿易門戶”,意圖終結該國嚴重依賴鄰國港口的局面。
此外,連接喀麥隆克里比深水港與剛果(金)北部的物流走廊研究項目也在2025年6月啟動,試圖分食這條日益繁忙的能源運輸通道帶來的紅利。
金沙薩的能源獵人
趙啟明也看到了光儲市場帶來的紅利。
身處剛果(金)盧本巴希的趙啟明,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張剛果(金)加丹加省礦區地圖,上面用紅色記號筆圈出幾個冶煉廠的位置。
從2025年3月以來,他給自己新配了第二個手機,專門用來接聽中國企業來非洲做光儲項目的咨詢。趙啟明曾粗略統計,自己在4月初的一周,曾接聽了近20通這方面的咨詢電話。
這位被當地同行稱為“能源獵人”的光儲投資顧問,一開始想做的是家庭儲能。
趙啟明翻出手機里拍攝的非洲街景照片:“2023年回國考察時,我瞄準的是小商鋪。”照片中,達累斯薩拉姆的街道兩側密集排列著小餐館、酒吧和雜貨店。
他估算,一條街一公里至少有20家。一臺10千瓦發電機要5000美元,而一套小型儲能系統就能解決停電問題。”
趙啟明觀察到當地商戶的消費習慣是,當地店主沒有長期規劃,但屬于即時消費者,只要看到產品好用,當天有錢就會買。
基于此,他計劃引進國內帶輪子可移動的模塊化儲能設備,5度電一個方塊,不夠就加模塊,0.1秒切換供電。
2024年,趙啟明重返非洲,開始推進商鋪儲能計劃。很快,挑戰來了。
他將物流和資金形容為“致命問題”。
趙啟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40尺集裝箱儲能設備,從中國海運到達累斯薩拉姆港需45天,清關轉運到盧本巴希再耗2-3個月。總成本包含運費、清關費和貨值約400萬元人民幣。
他說:“資金壓在里面,五個月不見回報,還沒有工廠愿意給賬期。”
更大的障礙是危險品運輸。
因為,電池要單獨用危險品柜,其他貨主不愿拼柜。他聯系過深圳和湖南的儲能廠商,計劃設立展示廳用電視演示產品效益,但因前期投入過大,他的商業計劃被迫擱置。
趙啟明的商業嗅覺十分敏銳,他沒有在上述領域停留太久,這位“能源獵人”,發現了冶煉廠的商機。
一家地處非洲的中資冶煉廠,正在天天為電發愁。該廠向非洲當地的國家電網申請的電力供應嚴重不足。
對比之下,用柴油發電每度電成本0.4至0.5美元,而光伏發電成本只有柴油的50%。
趙啟明靈機一動:“既然冶煉廠需要穩定電力,國內投資方尋找新能源項目,我為什么不牽線?”
他列出了自己在非洲做能源生意積攢下的人脈資源,將剛果(金)國家投資促進署(ANAPI,剛果(金)境內公共和私人投資的唯一服務窗口)、能源與水力資源部、中國駐剛果(金)大使館經商處、檢驗檢疫局等多個部門的社交網絡進行了系統梳理。
經過行業積累,趙啟明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口碑,2024年他為中國企業光儲項目辦理設備免稅文件,關稅一項節省30%,折合3000萬元人民幣。
很快,他打開了市場,迎來了與其合作的中國冶煉企業。
冶煉廠在突圍
剛果(金)盧本巴希,上述中資冶煉廠的西北角,三臺吊車正將印著“儲能系統”的集裝箱模塊精準定位。
廠區經理王振華抹了把汗,指著轟鳴的柴油發電機群說:“這套20兆瓦光儲系統投產后,它們就能關停一半。”
上述中資冶煉廠面臨的缺電困局,在當地具有一定代表性。
2024年初,該廠曾向剛果(金)國家電力公司(SNEL)申請15兆瓦工業用電,實際僅獲批5兆瓦。
造成上述缺點困局的原因,長期觀察非洲能源的南非研究機構“中國-全球南方項目”在2025年報告中指出,當地國家電網覆蓋率不足30%,主干網輸電能力薄弱是主因。
為維持生產,當地工廠只能被迫依賴柴油發電。
上述廠區經理王振華向經濟觀察報展示了用電清單:每度電成本0.4-0.5美元,占冶煉總成本15%以上。
轉機在此時出現,光儲投資顧問趙啟明帶來了一份新方案,那便是引入中國投資方建設離網光儲電站,電價僅為柴油發電的50%。合作機制上,采用浙江一家民企的“輕資產”模式來幫助王振華所在的冶煉企業破局。
趙啟明和王振華所在企業,最終達成的合作模式,采用了典型的購電協議(PPA)模式。
具體來說,場地與需求上,王振華所在的冶煉企業提供廠區周邊20公頃土地,明確20兆瓦電力需求。趙啟明對接的浙江民企負責全額投資,包含光伏板、儲能集裝箱及并網系統。等到電站建成后,投資方以1.5至2元/度電價購電,6至8個月實現現金流回正。
王振華認為,經此一遭,自己所在的冶煉企業,已經拿到了“通關密鑰”。下一步,該冶煉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非洲當地的政策瓶頸。換句話說,合作一大障礙來自剛果(金)復雜的行政體系。
依舊以趙啟明為例,2024年底,在光儲設備清關時,價值1.2億元的光儲設備滯留達累斯薩拉姆港。因未提前備案危險品運輸許可,面臨每日5000美元滯港費。經兩周協調當地代理補辦UN38.3認證,最終支付“加急費”12萬美元通關。
而且,冶煉廠電站投產前需在剛果(金)央行完成外資項目備案。趙啟明透露,正常流程需3個月,通過金沙薩律所牽線支付‘服務費’,壓縮至45天完成備案,確保電費收入可合法匯回國內。
王振華越來越熟悉上述一系列操作規則,但他也明白,離網模式的擴張瓶頸也在逐漸逼近。
離網光儲的挑戰
當前離網模式的生存,高度依賴礦產暴利。
舉例來說,電解銅冶煉成本約5000美元/噸,2025年銅價均值達9074美元/噸;年產能3萬噸,毛利1.2億美元,光儲電費僅占利潤的3.8%。
趙啟明比喻:“這就像給土豪供糧,礦企要的是絕對供電安全,電價敏感度極低。”
礦產繁榮之下,也在反向擠壓光儲項目的生存空間。
2025年6月,該省新批采礦許可證同比在增加,導致工業用地租金持續上漲。
Anthony翻出衛星地圖,指向一片褐紅色區域:“礦區周邊平坦地塊基本被礦渣堆或尾礦庫占據,2024年這里還能找到50公頃整塊土地,現在超過20公頃的地塊都要向政府申請特批。”
在政策層面,清潔能源的補貼盲區,也給當地的能源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
Anthony表示,盡管2024年修訂的《礦業法》要求礦山配套清潔能源,但離網電站仍處政策灰色地帶。剛果金能礦部未設立專項補貼,僅對并網項目提供0.03美元/度的電價補償。這導致項目的實際電價(1.5元/度)全部由冶煉廠承擔,無法通過政府補貼分攤。
他進一步表示,當地的稅收矛盾同樣值得關注。2025年1月,一家中企光儲項目因進口設備免稅文件未標注“離網專用”字樣,被追繳30%關稅差額。
Anthony分析,政策執行層依舊存在尋租空間,離網電站在海關歸類中既不屬于發電設備,也不屬于工業機械,解釋權在官員手中。
對此,趙啟明建議,未來想到非洲發展光儲項目的中國企業,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當地市場需求,特別是礦業企業對穩定電力供應的需求。例如,電解銅冶煉廠因電力不足而面臨生產瓶頸,光儲項目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同時關注當地的政策和法規,例如剛果(金)政府2024年修訂的《礦業法》明確要求礦山企業配置清潔能源,這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政策支持。
趙啟明認為,光儲項目選址和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條件,并采用合適的商業模式,可以采用購電協議(PPA)模式,即企業建設光儲電站,所發電量直供中資礦山或冶煉廠,對方按月支付電費。
他還建議,相關企業需要重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物流和資金問題是推進項目的關鍵挑戰。例如,從中國海運到剛果(金)的設備運輸時間長、成本高,且需要考慮危險品運輸的特殊要求。經濟觀察報獲悉,目前,有不止一家中國企業正在考慮在東非設立組裝廠,以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項目的經濟性。
(作者 王雅潔)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王雅潔
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兼國資新聞部主任 長期關注宏觀經濟、國企國資等領域。擅長于深度分析報道、調查報道、以及行業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