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防務新聞》獲取的五角大樓預算計劃草案,美國空軍計劃在2026財年將F-35A戰斗機的采購量削減至24架,約為往年采購量的一半。這一決定標志著美國空軍現代化進程的重大轉折,可能對戰斗機機隊、供應商體系乃至國家安全戰略產生深遠影響。也過去談過的觀點類似,我認為美國減少F-35采購的深層原因如下:
一、軍費預算壓力下的艱難抉擇。近年來,美國國防預算面臨多重壓力。盡管五角大樓2026財年的預算尚未正式發布,但白宮提出的草案顯示,空軍F-35A采購量從2025年的44架(48億美元)降至2026年的24架(近40億美元),成本降幅僅18%,遠低于采購量45%的降幅。這表明規模經濟效益因采購量減少而受損,單位成本上升。
軍費預算被不斷增加的開支擠壓,迫使五角大樓在現代化項目與日常開支之間做出妥協。空軍每年需采購至少72架戰斗機以維持機隊更新,但2026年僅采購24架F-35A和21架F-15EX,遠低于目標。這種預算限制不僅影響F-35項目,還可能削弱空軍整體作戰能力。
二、使用成本高昂:F-35的“燒錢”困境。據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報告,F-35的每小時飛行成本約為4.4萬美元,遠高于F-16的2.7萬美元。此外,其復雜的隱身涂層、傳感器系統和軟件升級需求導致維護費用居高不下。
空軍高層多次表示,F-35是其戰斗機機隊的“四分衛”,憑借數據共享和隱身能力在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然而,高昂的生命周期成本迫使空軍重新評估采購規模,尤其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伯基警告,采購量減少將進一步推高單機成本,削弱項目的經濟性。
三、F-35的妥善率(任務可用率)長期低于預期。美國國防部2023年報告顯示,F-35A的妥善率僅為55%左右,遠低于目標的80%。復雜的設計、供應鏈問題以及軟件更新延遲是主要原因。特別是TR-3升級計劃的推遲,導致新交付的F-35無法完全滿足作戰需求,空軍因此對采購計劃表示不滿。
妥善率低不僅影響F-35的作戰部署,還加劇了空軍對老舊機型(如F-15和F-16)的依賴。這些機型正因老化而加速退役,進一步加大了空軍機隊更新的壓力。采購量減半可能反映了空軍對F-35項目短期內無法解決技術瓶頸的失望。
四、供應鏈與生產的雙重瓶頸。F-35項目長期受交付延期困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及其1900多家供應商的龐大供應鏈在疫情后尚未完全恢復,導致生產效率低下。此外,TR-3升級涉及的軟件和硬件問題進一步推遲了交付時間表。2026年采購量減半可能部分源于空軍對交付能力的信心不足。
購量的大幅削減將對供應商體系造成“災難性”影響。穩定的生產節奏對維持供應鏈健康至關重要,而采購量波動可能導致供應商裁員、投資減少,甚至退出市場。這不僅影響F-35項目,還可能削弱美國整體國防工業基礎。
五、未來高端戰爭的適應性存疑。F-35的設計初衷是應對21世紀的高端戰爭,憑借隱身性能、傳感器融合和網絡化作戰能力占據優勢。然而,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在反隱身技術和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進展,F-35的隱身優勢被削弱。此外,其有限的航程和載彈量在高強度沖突中可能難以滿足需求。空軍可能因此傾向于將資源投入下一代戰斗機項目,以應對未來威脅。
F-35采購量減半不僅是預算和技術問題,更是對美國空軍現代化戰略的深刻挑戰。減少采購將使空軍機隊平均年齡繼續上升,作戰能力進一步落后。若采購量長期低迷,空軍可能在未來高端沖突中面臨戰斗機數量與質量的雙重短板。
此外,供應商體系的動蕩可能削弱美國國防工業的全球競爭力。洛克希德·馬丁股價在采購削減消息傳出后下跌6%,反映了市場對F-35項目前景的擔憂。長期來看,F-35項目的穩定性不僅關乎美國空軍,還影響其盟友的采購計劃和北約的整體作戰能力。這一歷史性時刻不僅標志著F-35項目的轉折點,也為美國空軍的現代化道路敲響了警鐘。未來,空軍需要在預算、技術與戰略需求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將難以擺脫加速衰落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