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了7月份的第二周,小編今天看仍然沒有公布今年的調整方案,但是尤其是本周7月7-11號之間,作為7月份中上旬小編覺得公布調整方案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這面小編也是多看多查詢,有了新的好消息第一時間跟大家匯報。那么最近有朋友問,工齡15年和35年之間,在養老金調整中會有多大的差距呢?
首先在看差距之前我們先來看工齡,這里的“工齡”準確來講應該是繳費年限,并且在繳費年限中包括:實際繳費年限以及視同繳費年限,并且一般在計算時會精確到月,180個月也就是15年,300個月就是20年等等。那么工齡實際又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從事生產、工作總的時間,那么為何現在都把繳費年限叫做工齡呢?因為在1992年之后養老保險制度逐漸建立健全后,繳費年限成為了衡量職工享受社保待遇的重要依據,工齡與繳費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統一,并且工齡的叫法簡潔上口,并且大多數人員都能明白實質含義,所以很多人問繳費年限多長的時候,都會問多少年“工齡”。
那么弄清楚工齡實際上就是繳費年限的長短后,我們來看工齡15年和35年之間,養老金在調整上會有多大的差距。雖然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沒有公布,但是今年依然沿用:定額+掛鉤+傾斜調整公式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在前幾年當中一直強調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原則下,導致了掛鉤調整中工齡以及養老金水平的占比較高,通過去年各省市的調整方案來看:
掛鉤調整中工齡掛鉤部分地區比如河北、云南、重慶、黑龍江等地工齡掛鉤是1元/年進行的調整,那么工齡15年和35年之間工齡掛鉤有著35-15=20元的差距。
部分地區工齡掛鉤分成了15年及以下、15年以上兩種調整比例,在激勵原則的傾斜下,比如安徽地區是15年統一23元,15年以上是每年1.5元,這樣來看工齡15年和35年如果按照去年安徽地區的調整方案,工齡掛鉤分別為23元和35*1.5=52.5元的差別,差距了52.5-23=29.5元。這也可以看相比較1元/年工齡掛鉤下,多了29.5-20=9.5的差距,更進一步體現出來了激勵的原則。
那么有朋友問工齡長短,在養老金調整中除了影響工齡掛鉤以外還有別的影響嗎?當然,在養老金掛鉤中同樣有所影響。因為工齡不僅在養老金調整中不同的工齡會有不同的調整金額,在養老金核算中更長的工齡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也會有更高的養老金水平。所以假設工齡15年養老金是1500元,工齡35年工齡是3500元的話,差距了3500-1500=2000元的養老金進入到了養老金掛鉤中同樣會有調整的差距。
但是今年隨著公布養老金調整重點:中低收入群體進行傾斜,或許今年在依然沿用三結合的調整公式下,會有結構上的優化調整,也就是在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原則下,進行向中低收入群體進行傾斜調整,這點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通過結構的優化加以實現的話,今年通過提高定額調整,降低掛鉤調整的比例實現優化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這樣的話小編倒覺得,工齡15年和35年退休人員如果今年的調整差距可能跟去年相比較的話,差距會有縮小的可能,可能這也是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的根本意義,就是希望保障中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縮小高低收入之間的差距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