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網站7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盲盒”熱潮激發了人們對神秘餐點和驚喜旅行的興趣 中國盲盒營銷的成功正在推動企業將這種不可預測的消費模式從玩具和商品領域延伸至服務行業。消費者在餐飲和旅行中尋求刺激感與期待感,促使商家紛紛推出類似服務。
盡管盲盒這種營銷策略最初是在玩具(如圖)等收藏品領域走紅,但如今已延伸至其他行業。近日,在大連的一家包子鋪,一名36歲的顧客點了份神秘早餐。包子餡料有可能是各種肉類、海鮮或蔬菜。最終他拿到了醬肉和茄子餡的包子,這頓包含粥和飲料的雙人套餐40元人民幣。這位食客說:“我懶得選餡料,這也算是一次有趣的體驗?!?/p>
盲盒熱潮可追溯至新冠疫情前,當時一些大零售商通過未標注內容的包裝推出一些特色主題盲盒商品,成功吸引了年輕消費者。過去兩三年間,盲盒經濟迎來爆發式增長。依據“日經新聞”與總部位于東京的營銷公司 Novarca的共同調查分析,今年5月份中國主流社交媒體平臺提及“盲盒”的帖子達2085萬,同比增長160%,較兩年前激增260%。中國媒體近期對1474名受訪者(以大學生為主)進行的調查顯示,68.25%的受訪者曾經有過盲盒消費體驗。
中國的一些主要旅游平臺也開始推出(開盲盒式的)“神秘旅行”服務,目的地隨機而定。一名30多歲的女性表示,這項服務很適合她,“我想去旅行,但又沒有什么特別想去的地方”。
在信息過載的當下,盲盒提供了一種免于決策的消費方式,還帶來刺激感。在注重性價比的消費人群中,盲盒實惠的價格也很重要。但盲盒也因為可能助長(消費)成癮而受到批評,尤其是對青少年影響頗大。中國官媒近日就發文抨擊這種營銷策略,指出盲卡設計堪稱精準捕捉未成年人心理弱點的“商業陷阱”。(作者藤村康平,劉長煌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