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視點
經濟觀察網訊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通知》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問:《通知》出臺有什么背景和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了黨代會的報告。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是落實國家戰略。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于2022年啟動并深入推進。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將教育數字化作為重要內容進行了部署。教師是推進教育數字化的關鍵,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深刻影響著教育數字化戰略的成色。
二是服務教師發展。數字化的深入推進為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對教師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挑戰。如何更好適應數字化條件下的教學,獲得更優質的數字化教育教學工具、資源支持,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個人發展,是教師的迫切需求。
三是推進實踐探索。近年來,我部陸續開展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教師研修、《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制定等一系列工作,為推進教師發展數字化打下良好基礎,也迫切需要相關舉措的整合、升級優化。
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對夯實教育強國人才培養根基具有深遠意義。
2.問:《通知》的總體思路和主要內容是什么?
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的總體部署,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基本原則,以提高教師數字素養為關鍵,以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應用為牽引,擴大優質資源和服務供給,開辟教師發展新賽道、塑造教師發展新優勢。
具體通過六大行動推進數字賦能。
一是聚焦重點環節,實施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行動。完善教師數字素養標準體系,修訂教師專業標準、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出臺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指南,多種方式推進教師數字素養培訓全覆蓋。持續開展測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匯聚教師發展大數據,探索數據驅動的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路徑。
二是突出應用驅動,實施數字賦能教育教學改革行動。支持地方、學校結合實際建設智慧校園、升級教師智能研訓室和智慧教育中心,助力教師開展數字化教學、數字化學習。協同企業、科研院所研發教師智能助手,推動教師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轉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廣數字應用先進經驗。
三是推動培養轉型,實施教師發展模式數字轉型行動。推進師范生培養、教師研訓的數字化轉型,推進教師的數字化學習。完善教師自主學習機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精準推送學習資源,建立教師終身學習積分應用機制。強化名師領學領研領教,實施“數字支教”活動,促進優質資源均衡共享。
四是強化資源支撐,實施教師發展數字資源供給行動。組織力量開發重點領域的精品資源,建立資源建設長效機制和資源使用激勵機制。創新教師發展資源形態,組織編寫人工智能教師讀本,開發多模態數字教材、學科知識圖譜、沉浸式師訓系統等新型資源,提高資源的智能性和實用性。
五是推動治理升級,實施教師發展數字治理行動。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強教師發展綜合服務管理功能,建立教師教育大模型,優化教師教育專業設置,強化師范專業的規范管理和動態調整。完善教師資格制度,將數字素養納入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考察范疇,高校教師資格認定中要將數字素養作為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方面進行考察,推動數據支撐的教師評價改革。強化數字化安全與規范,研制教師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指引。
六是深化國際交流,實施數字教育教師國際合作行動。用好世界數字教育大會等高水平對話交流平臺,建好全球教師發展學院平臺,開展教師人工智能培訓、數字化協同教研和“人機共育”等方面的國際合作,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貢獻中國數字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3.問:如何抓好《通知》貫徹落實?
組織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是回應人工智能時代教師關心關切和期盼的關鍵之舉,更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應有之義。教育部將加強文件解讀,做好動員部署和實施過程中的業務指導等工作,壓實各方責任,確保《通知》貫徹落實。
一是在組織機制上,加強政府統籌力度,建立分區域專家指導機制,強化實施過程中的針對性研究、指導、跟蹤和督促。推動各地各校將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納入教育數字化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制定專門工作方案,確保各項任務目標如期完成。
二是在示范引領上,推進“百區千校萬師”建設,推出百個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特色區,千所數字化賦能教師特色校,萬名數字化發展名師,加強對地方和學校的引領,強化典型經驗的總結凝煉和典型案例的宣傳推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釋放數字技術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
三是在投入保障上,持續健全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的保障體系,提升保障能力。指導、推動地方和高校優化支出結構,創新投入機制,拓展經費來源,推動財政投入、技術研發、產業開發、學校應用的協同聯動,強化社會多元參與,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促進《通知》高效、高質量落實。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