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預測數據引發了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到2035年,中國小學教師將過剩150萬,初中教師過剩37萬。與此同時,教師隊伍改革也在各地緊鑼密鼓地推進,“終生制”逐漸被“聘用制”取代。
天津西青率先實行教師“考核不合格不續聘”制度,寧波、貴陽等地則推出“末位淘汰+輪崗待崗”機制。這一系列變化,讓眾多教師憂心忡忡,教師過剩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原因?未來教師又將何去何從?
國內教師過剩現象的出現,主要源于兩大因素。其一,新生兒出生數量持續走低。2024年全國出生人口僅為954萬,與2016年相比幾乎減半,這一斷崖式下跌對中小學校的影響首當其沖。生源的急劇減少,使得教師需求大幅下降。
其二,就業形勢嚴峻,教師崗位因其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還有令人羨慕的寒暑假期,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競相涌入。供大于求的局面,進一步加劇了教師過剩的態勢。
生源減少的沖擊已迅速顯現。2023年,浙江樂清市17所學校集體注銷,河南唐河縣一次性撤銷39所小學,黑龍江省更是10年關閉1900余所小學。隨著大量中小學校的合并或撤銷,過剩教師的未來歸宿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不過,教師們無需過度焦慮,未來大多數老師將有這4種出路。
普及小班化教育
過去,中小學生源充足,每個班級人數多達40 - 50人,老師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今,生源減少為普及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契機。每個班級人數減少至20 - 25人,不僅能讓老師更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升教學質量,還能有效解決過剩教師的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兩得。小班化教育模式下,學生能獲得更多與老師互動的機會,學習效果有望顯著提升。
轉崗到職業教育或銀發教育
年輕教師憑借自身技能,可投身老年大學任教。如今,老年大學課程豐富多樣,涵蓋電腦、鋼琴、書法等領域,急需大量專業師資。而中年教師則可轉崗至職業學校、技工院校。這些學校注重實踐技能培養,中年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能為職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轉崗后的薪資待遇往往比原來在中小學時更高,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轉向輔助教學、后勤崗位
一些中小學已開始讓45歲以上的老教師從一線崗位退下來,安排到輔助教學、后勤崗位工作。雖然薪資待遇略低于一線崗位,但這一舉措既解決了過剩教師的就業問題,又能讓一線教師隊伍更加年輕化、知識化。年輕教師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能夠為學校帶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
下鄉支教,發展農村教育
當前,城里中小學教師過剩,而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缺口依然較大,資料顯示鄉村教師缺口約42萬人。為此,不少地區推行過剩教師下鄉支教政策。讓城里過剩的教師去鄉村工作3年,職稱待遇保持不變,期滿后回到城區中小學任教。這一政策既能緩解城里教師過剩的壓力,又能增強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中小學教師過剩已成既定事實,主要源于出生人口減少導致生源下降,以及教師隊伍的過度膨脹。但教師們不必過于擔憂,普及小班化教育、轉崗到職業教育或銀發教育、轉向輔助教學和后勤崗位、下鄉支教這四條出路,為教師們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未來,中小學將普及小班化教育,年輕教師將肩負起更多重任,中年教師也能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讓我們共同期待教育領域在這場變革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為孩子們創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