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經上任就連續簽署四十余項行政令,其中就包括美國本土下一代防空反導體系建設計劃——“金穹”(Golden Dome)。根據特朗普的要求:一、“金穹”要能夠保護美國本土免受來自彈道導彈、高超聲速武器、飛航式武器以及無人機蜂群等威脅和襲擊;二、初步預算約1750億美元;三、保證三年內建成。
體系架構推測
綜合多方開源信息,推測“金穹”防御體系包括以下內容:
首先,“金穹”的基本架構源自美軍過往四十年間持續建設的導彈防御2.0體系,融合了美軍目前所有的導彈防御系統,如天基紅外系統、遠程預警雷達、GBI陸基攔截彈、C2BMC系統等。
態勢感知方面,加強天基系統的作用和能力,要求天基系統可對威脅目標(尤其是彈道導彈和高超聲速武器)進行發射預警、目標識別、位置跟蹤、目標指示、毀傷評估;發展天基的空中預警和空中動目標指示能力(AMTI)。
攔截武器方面,大量部署各型陸、海、空基動能攔截武器,要具備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高超聲速武器、軌道轟炸系統(FOBS)的能力;部署天基攔截武器,可執行彈道導彈類武器助推段攔截任務;加大部署中低層和末段近程防空武器(包括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武器),抵消無人機、巡飛彈等非對稱作戰劣勢。
指揮控制及通信方面,上述各類裝備在指揮控制系統下實現信息網絡互聯、互操作的網絡中心化架構。
全域互聯的防空反導體系構想
根據各路專家觀點,“金穹”防御體系的發展路徑大概率延續美國BMDS主路線,主目標為發展綜合的分層多段防空反導能力,并且進一步提高整個體系的靈活性、適應性,實現攻防一體化和互操作性,逐漸提升天基系統在導彈防御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實現路徑包括:
路徑一:增加現有導彈防御體系項目資助,加快進度及擴大采購規模,例如加速部署下一代攔截彈(NGI)、加大下一代天基傳感器架構投資、提升地面傳感器跟蹤能力;
路徑二:積極投資新興技術研究,如高能激光/微波攔截武器、“塵埃效應云”載荷技術、高超聲速攔截彈等。
路徑三:招標納入新合同供應商,如SpaceX、Palantir、Anduril等“新勢力”,加速推動天基系統建設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優化串聯更廣泛的信息網絡,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網絡中心化的指揮控制鏈路。
貫徹網絡中心化
特朗普在“金穹”計劃啟動會上提到,美國現有的導彈防御設施,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而金穹將改變這一點。隨后,美國國防部在接受采訪中稱,特朗普的“金穹”計劃特別強調了跨軍種、跨民商軍用的各個傳感器系統之間能實現數據共享和融合,將全域分散的作戰資源整合為有機整體。
據此,做出以下研判,“金穹”計劃不僅要構建覆蓋美國本土的多層次綜合防御體系,更要推動該體系向網絡中心化架構演進,最終達成全域實時協同的防空反導作戰能力。作戰能力具體表現為:利用計算節點和通信網絡,將防空反導作戰資源組網,使各作戰節點集中指揮,能夠共享統一戰場態勢圖,實現火力單元自同步和互相協同,從而提高指揮控制效率、提高武器作戰效能。
網絡中心戰(Network centric warfare)概念示意圖
美國目前的導彈防御體系僅圍繞C2BMC系統組建了一個松散(Loosely Interoperate)的網絡架構,雖然C2BMC系統已經可以提供反導作戰攔截所需的實時數據處理、通用作戰態勢圖(COP)分發、通信中繼等初級作戰管理功能,但是在網絡中心化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譬如:
1.部分關鍵點位的陸、?;h程預警雷達脫離網絡;
2.天基系統協同效應不佳;
3.互操作性松散,無法及時組成精確跟蹤網絡;
4.數據傳輸延遲高,衛星通信帶寬受限;
5.網絡運作系統處理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快響應反導攔截作戰要求;
6.傳感器與攔截武器之間耦合交聯程度差,火力控制模式單一;
7.缺乏多級多層攔截的指揮控制彈性,沒有應對飛航武器能力,缺少多層多級反導攔截驗證;
以上存在的問題使美軍現階段本土導彈防御體系空有網絡化之名,并未實現全球化、一體化、高效化和敏捷化的分段多層彈道導彈防御體系。
近年來,美軍多次實施的“標準”-3 Block ⅡA及GBI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實彈試驗,暴露出其本土導彈防御體系網絡中心化建設尚未完善、傳感器與武器系統尚未徹底解耦的問題。
例如“宙斯盾”系統版本僅支持向上兼容,僅能實現了單一系統間的遠程交戰能力,但無法在C2BMC框架內與其他傳感器及武器系統達成協同交戰;GMD系統封閉性,GBI攔截彈只能依賴GMD火控中心與IFICS進行中段制導,作戰靈活性因此受到極大限制;?;鵛波段雷達與C2BMC遲遲無法建立通信,導致其無法與AN/TPY-2 X波段雷達實現接力跟蹤;其他陸基、天基傳感器與核心指控體系處于弱耦合狀態,僅能向系統提供提示性預警探測信息,無法實現深度融合。
GMD系統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示意圖
美國方面深知,過去數十年花費大量金錢建設的本土導彈防御系統,在面對洲際彈道導彈時尚不具備高效精準的攔截交戰能力,其在面對滑翔彈頭等臨近空間高超聲速目標時,以及在面對大量誘餌/干擾強突防場景時的真實作戰效能更值得懷疑。雖然美軍在21世紀初就提出了“網絡中心戰”作戰樣式,并在一段時期內都將其奉為軍事發展圭臬,但實際執行中卻大打折扣。此刻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金穹”計劃若能夠真正落實,將是美國真正開始落實防空反導“網絡中心化”的具象表現。
根據“金穹”計劃中所描繪的作戰場景,其所建設的本土防空反導體系具備以下網絡中心化指揮控制特征:
一是使用分布式的開放體系架構,表現為防空反導作戰資源徹底解耦遷移至作戰云端,在云端互聯形成“資源池”,使不同平臺間的信息能跨區域自由流通,擴展戰場感知與交戰攔截的范圍;
二是允許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參與防空反導“殺傷鏈”構建,從信息處理到通信分發,從輔助決策到武器控制,都引入對應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優化完成任務;
三是通信系統以天基通信星座為基礎,提供動態聯網、可靠海量數據傳輸、廣域覆蓋、隨時入網、端對端的通信連接能力;
四是信息網絡可提供分布式計算與存儲環境,在網絡中建立高效管理機制。
總結
從建設內容上看,特朗普“金穹”計劃繼承延續美軍2020年提出的導彈防御體系2.0,雖然更換了新名字,但是核心內容與實現途徑沒有本質區別,其目標都是針對美軍現有導彈防御體系的漏洞和弱點進行補強。不同之處在于,此刻提出的“金穹”計劃更加強調對“本土”的保護,這也十分符合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全球收縮戰略。另外,“金穹”還要引入商業公司和新勢力軍工復合體參與,為體系提供更多智能化與網絡中心化能力建設,并且將更多資源要素放置在天基平臺。若“金穹”計劃不再只停留在PPT階段,那么將是大國之間的軍事體系化角力的又一標志性事件。(北京藍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1.CSIS.The Golden Dome and the New Missile Age. https://www.csis.org/analysis/golden-dome-and-new-missile-age. 2025.5.16
2. Army Maj. Wes Shinego. Defense Leaders Discuss Threats, GoldenDomeDuringBudgetTalks.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4187381/defense-leaders-discuss-threats-golden-dome-during-budget-talks/. 2025.5.15
3. Josh Rogin. Trump’s Golden Dome: A tactical guide for navigating the biggestproject of the decad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