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萊亞爾船舶回收集團的老板,在付給英國政府210萬英鎊(約1800萬人民幣)支票時,嘴角藏著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碼頭上銹跡斑斑的“卓越號”航母,在英軍官兵含淚注視下緩緩駛離樸茨茅斯港。
六個月的切割聲后,這堆“廢鐵”竟為拆船廠帶來了1200萬英鎊的收益——凈賺近9000萬人民幣,僅電纜一項就賣出了3400萬天價。
2014年退役的英國“卓越號”航母,曾是皇家海軍的驕傲。這艘滿載排水量2.03萬噸的鋼鐵巨獸,在福克蘭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但當英國陷入財政困境時,它最終被土耳其萊亞爾集團以1800萬的白菜價收購。
拆解工作如同精密的外科手術:六個月內,工人們從艦體剝離出11854噸黑色金屬、611噸有色金屬,更令人咋舌的是那112噸電纜——僅電纜轉手就賣出3400萬人民幣。當這些金屬被制成摩托車骨架、建筑鋼筋流入市場,昔日海上霸主徹底化身為“會生金蛋的母雞”。
拆船廠暴利的根源,在于航母建造時的“奢華基因”。航母電纜需耐受鹽蝕、高溫和電磁干擾,內部包裹著高純度銅芯與特種合金,其價值是普通電纜的十倍以上。
甲板鋼材更是軍工領域的頂級產品——福特號航母使用的HSLA-115特種鋼,強度足以抵抗艦載機尾焰灼燒和導彈沖擊,拆解后每噸售價遠超普通鋼材。
萊亞爾集團深諳此道,十年間連續收購21艘英國軍艦,拆解收益累計高達2.2億英鎊。昔日大英帝國的海上利劍,在土耳其人的切割槍下變成源源不斷的財富。
暴利背后藏著觸目驚心的代價。當工人切割“卓越號”船體時,空氣中飄散著石棉粉塵——這種曾廣泛用于軍艦防火的材料,吸入后會引發肺癌。
更棘手的是污染擴散風險:若拆解前需遠洋航行至拆船廠,沿途海域將面臨燃油泄漏、有毒涂料析出的威脅。這也是為何美國“小鷹”號航母被迫以1美分象征價甩賣:其8萬噸艦體拆解成本高達數億美元,沒有國家愿接這燙手山芋。
核動力航母的拆解更是噩夢。美國首艘核航母“企業號”,拆除時需先耗時數月抽取反應堆冷卻水,再以15年時間、耗資15億美元才能完成無害化處理——這比建造新航母更燒錢。
“卓越號”的終局折射著皇家海軍的落寞。為縮減30億英鎊軍費赤字,英國近年連續拋售軍艦,連新銳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也面臨封存危機。
當萊亞爾集團將拆解的航母鋼材鑄成鍋碗瓢盆時,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正以130億美元天價建造新一代“福特級”核航母。鋼鐵洪流的輪回,在此刻寫滿地緣政治的隱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