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無數人都在爭論一個問題:人到晚年,究竟是婚育的人過得好,還是孑然一身的人過得好?
有家庭的人士認為,我們有家庭,有伴侶子女,絕對比孑然一身的人過得好。
孑然一身的人認為,我們一輩子輕松,也沒有什么壓力,生活質量絕對是較高的。
不同生活模式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問題是, 單身或者婚姻,真的可以決定晚年的生活質量嗎?
我想,這是做不到的。
人老了,才會明白:結婚也好,單身也罷,人到晚年都很困難。
02
已婚人士的思維誤區——我有家庭伴侶子女,絕對晚年生活最幸福。
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廣大農村的“孤寡老人”。
這些農村的孤寡老人,基本上,都有好幾個孩子。難道說,他們真的就晚年幸福嗎?
不見得。因為他們的孩子都背井離鄉,外出打工了。間接拋棄了父母。
每一年的“春年返鄉潮”就說明了這一點。
一年到頭,才跟子女們團聚一兩次,那所謂的養老、安享晚年,從何說起呢?
更何況,這年頭賺錢困難,不見得子女就有錢為父母養老。
你看現階段的養老院,究竟是單身的老人居多,還是有孩子的老人居多?
我去養老院做過義工,聽里邊的工作人員說過,以前是單身的老人居多,如今是單身的老人,跟有孩子的老人,差不多。
也就是說,無數有孩子的老人,都被孩子,無情送去了養老院,在里邊等死。
03
單身人士的思維誤區——我孑然一身,晚年肯定壓力最小。
既然已婚人士存在思維誤區,其實單身人士也存在思維誤區。
確實,在年輕的時候,單身人士的生活壓力是最小的,生活方式也是最瀟灑的。
但是,這僅限于身強力壯的早年、中年,而不限于身體逐漸衰退的晚年。
人到晚年,哪怕孑然一身,也終究是痛苦的。
去醫院,沒有人扶一把,除非花錢請護工;
日常生活,也沒有人可以依靠,只能自己靠自己;
內心深處,無窮無盡的孤獨感在醞釀,最終心態消極,甚至于崩潰。
也就是說,哪怕是孑然一身的單身人士,也沒有比被子女拋棄的已婚人士,好到哪里去。
這說明了什么?
人到晚年,不論你是單身者,還是婚育者,終究還是要受苦受罪。
04
人到晚年,不論你怎么選擇,終究還是痛苦的。
在生物界,隨著生物本身逐漸衰老,身體退化,不僅體力大不如從前,就連疾病,也都會頻頻找上門。
如果還遭遇了一定的意外,基本上,都會中風偏癱,無法生活自理。
無法生活自理,就算你再有錢,也已經花不出去了。
對于婚育人士而言,久病床前無孝子。
生病的時間久了,哪怕是孝順的孩子,都有可能產生“遠離老家,拋棄父母”的想法。這就是“趨利避害”的人性。
對于單身人士而言,人到晚年最孤苦。
沒有了年輕時的精力,也沒有了壯年時的好心態,只剩下一副疲累,而又等待死去的軀殼。加上無人相伴。滿是悲苦。
面對晚年,任何的選擇,都顯得蒼白無力。因為“老”的背后,就是死亡,本質上就是悲劇的開始。
05
寫到最后
其實,沒必要爭論究竟是婚育好,還是單身好。
道理很簡單,婚育有婚育的好與壞,單身有單身的好與壞。不同的選擇,都有不同的幸福和悲劇。
年輕時候的幸福(婚育的幸福,單身的幸福),都是享受了年輕的紅利。
而到了晚年,婚育人士未必幸福,單身人士也未必幸福。因為人到晚年,一切紅利都已經消失了,只剩下“黑利”了。
所以說啊,切勿焦慮晚年,只需要活在當下,過好當下,讓當下快樂、幸福,那就可以了。晚年如何,普通人群體都差不多,除非你是富豪、大人物。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