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會工作部等22個部門和單位組織開展了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活動,并于近日完成公示。其中,來自長寧區的阿思勢(Maskay Ashish)作為“Bloodline”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項目推動者入選“最美志愿者”先進典型。
阿思勢出生在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一個醫生家庭。小時候,父親熱心治病救人的一幕幕,讓他耳濡目染,也在心中埋下了善良的種子。長大后,阿思勢也循著父親的軌跡成為了一名醫生,并于20多年前,來到上海某一家醫院入職,還長期活躍在無償獻血等志愿服務活動中。他不僅自己積極參與無償獻血,還主動加入上海市血液中心志愿者服務隊,是為數不多的外籍獻血宣傳員。
阿思勢從事骨科和運動醫學領域十多年,經驗豐富的他,深知血液對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在阿思勢的積極推動下,上海市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總隊外籍團隊Bloodline(血緣)正式成立。2017年3月11日,Bloodline外籍志愿者團隊第一次舉辦“愛無國界”社區獻血活動。Bloodline的成立,為上海及不同城市亟待血液救治的患者架起了一座跨國界的生命之橋,在他的影響下,Bloodline團隊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外籍友人投身獻血公益事業,每年在全國各地開展獻血等多種公益活動,為許多稀有血型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
如今,Bloodline又有了新項目——Bloodline Y(Y代表Young),邀請10多所國際學校的師生們加入,參與看望白血病患者等社會公益活動。“我們希望通過搭建‘Bloodline Y’這樣一個平臺,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了解社會、回饋社會。”阿思勢表示,今后還希望做更多國際性的獻血活動,比如,想邀請各國商會的熱心人士,在參與獻血等活動的同時,通過服飾、美食分享等,展示各自國家的文化特色,讓世界各地的公益之美在上海這座城市里綻放。
阿思勢說,女兒也是Bloodline的一員,經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為“熱血爸媽”搖旗吶喊。由于女兒出生于2016年,Bloodline是2017年誕生,所以,女兒一直覺得Bloodline像是她的妹妹,而跟隨父母參加公益更像是家庭活動。隨著成長,女兒愈加懂事。今年一次活動前夕,女兒第一次主動跟阿思勢說,想要去參加活動,當天也非常熱情地參與了活動,這讓阿思勢非常欣慰。“我小時候受父親的影響,愛上做公益,現在我的愛人和孩子也一樣!”阿思勢驕傲地說。
熟悉阿思勢的人都知道,他還是長寧區志愿服務活動的常客,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積極貢獻個人智慧。
多年來,阿思勢始終為獻血志愿服務奔波忙碌,先后榮獲2020年度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2022年度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他以其卓越的醫術、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定的社會責任感,成為上海國際志愿服務的一張閃亮名片,讓志愿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雖然我不是中國人,但我有一顆溫暖的‘中國心’。”這是阿思勢的心聲。從個人志愿服務到組建志愿服務團隊,阿思勢以其非凡的熱情與領導力,為推動上海衛生健康領域與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圖片來源于區委社會工作部
撰稿:陳容超
編輯:竺嘉茹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