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銀行等權重帶領下沖高到3497點,但未能守住。一方面說明現在不支持快牛節奏,另一方面也說明現在依舊是多方市場,節奏不快,但就是牛市。所以逢低買入就行,指數不用擔心,但是個股得甄選。
指數忽悠忽悠地沖到3500點了,個股是冰火兩重天,有些個股已經沖過2015年牛市的5124點了,但有些個股還可能在3000點以下,賺了指數不賺錢。說明現在市場已經出現明顯的分化,做多的板塊就兩派。
一是以銀行為首的“類固收”股票。
以銀行為例。不管你對它怎么評價,但賺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根源就是現在是低利率下的資產荒之后,銀行4%以上的股息率對大資金很香的。數據顯示,保險的收益率才保險資金年化財務投資收益率為3.43%。
其次“類銀行”板塊。銀行之外,滬深300的股息率是最高的。比如最近很猛的電力等公共事業。當然,電力也有催化劑,7月以后就開始披露中報了,現在開始炒作業績預期。率先披露的幾只電力股的中報來看,相關發電企業或將在煤價下跌過程中較好地享受到毛利率提升。這些都有穩定的盈利和分紅,又是國企,沒啥大風險。
二就是題材股,這個就是跟著行業趨勢走。
最近最強勢的就是數字貨幣。
催化劑是香港通過穩定幣法案,最新的消息是周五晚上,央行就《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業務規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這個政策就是為掛鉤人民幣的穩定幣鋪路,形勢已經很明朗,制度準備已經在路上。
炒股看大勢,炒股秘訣:看新聞聯播。按照傳統思路,人民幣國際化會一點點蠶食美元地位,但現在出了個穩定幣,美國想通過穩定幣替代傳統貨幣,繼續美元霸權之路,那么國家很明顯在與美國爭著搞穩定幣。所以這是個大題材,機會還有大把的。
算力硬件一直強勢,勝宏科技、滬電股份等核心標的持續刷新歷史新高。AI是驅動本輪技術革命的關鍵力量,能稱得上技術革命的能有幾個,這個是個長期方向,而上半場“基建”,下半場“變現”,AI基礎設施建設肯定還會持續向上。
創新藥已經形成商業模式,現在是從1到10的階段,固態電池還在概念中,現在是0到1階段,只要是不飽和,那就會猛沖。還比如IP經濟,這都是按照一代人來衡量的,不是幾年就改變的,所以趨勢還是會持續下去。
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啟動規模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強勢介入美團和京東的外賣角逐形成“三國殺”。記得人民日報2020年曾經點評過團購: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現在這句話依舊適用。美國巨頭都在搞AI、機器人、想著星辰大海;我們的巨頭卻在拼外賣、卷價格,惦記幾捆白菜,悲哀!當然,阿里的螞蟻金服、京東也搞了穩定幣,也不能只看到巨頭的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