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韓聯社消息,韓國總統李在明公開指控前總統尹錫悅在任期間主導的巨額對美軍購存在嚴重程序違規與利益輸送。
李在明(資料圖)
李在明在青瓦臺緊急召開的記者會上直接甩出關鍵證據——數份帶有尹錫悅親筆批示和高級官員簽字的內部文件副本。文件清晰顯示,尹錫悅曾親自下令繞開常規國防預算審核與國會質詢程序,推動一項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高性能偵察設備采購案。這筆交易的規模之大令人側目,折合萬億韓元級別的投入未經嚴格論證便倉促拍板。更關鍵的是,文件點明采購合同最終繞過競爭機制,直接指定由一家與美國政界聯系異常緊密的防務承包商承接。李在明措辭嚴厲:“這不是政策分歧,是必須徹查的嚴重嫌疑,它動搖了國民對國防安全的根本信任。”
現在回頭看尹錫悅執政時期,其國防政策呈現出鮮明的激進轉向。2022年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一改前任基調,首次將朝鮮政權定義為“敵人”,并史無前例地提出“先發制人打擊”原則。為支撐這一戰略,尹錫悅政府大幅擴充軍費,2023年國防預算飆升近5%,創下十年最大增幅。同年他高調訪美,與拜登總統簽署《華盛頓宣言》,核心內容便是強化延伸威懾及加速先進美制武器輸入韓國。這些舉動在短期內快速推高了半島軍事對峙的溫度,朝方將其解讀為露骨的戰爭準備,并報以連續導彈試射與核威脅升級。
李在明(資料圖)
朝鮮對首爾這場政治風暴的反應迅速且耐人尋味。朝中社在事件曝光后不足24小時便罕見發表針對性評論,稱李在明揭露的“不正當交易”印證了其長期批判的“南方好戰勢力”本質。評論特別強調,韓國國內對“冒險政策”的清算,客觀上為改善北南關系創造了“值得歡迎的條件”。平壤釋放的信號具有明確指向性,它巧妙地將韓國國內政治斗爭與其一貫主張的半島政策調整訴求相捆綁。分析人士注意到,朝鮮近期在邊境軍事動作上展現出微妙克制,或意在觀望首爾政局演變能否帶來政策松動的契機。
尹錫悅方面對指控反應激烈,其發言人全盤否認文件真實性,斥之為“徹頭徹尾的政治構陷”,并揚言反訴李在明誹謗。韓國檢方在洶涌輿論壓力下已宣布介入審查文件真偽及指控內容。無論司法結論如何,這場以國防黑箱為主角的政治地震,已迫使韓國民眾重新審視尹錫悅時代強硬的軍事路線及其潛在代價。國家安全決策的透明度與合規性,成為懸在韓國政治精英頭上的尖銳質詢。
李在明(資料圖)
李在明投下的這顆震撼彈,其威力遠超普通政治攻防。它撕開的不僅是前任政府的決策黑箱,更是將韓國國家安全這一最高議題置于全民審視與司法拷問的聚光燈下。首爾的政治地震波已經清晰傳遞至平壤,朝鮮的回應暗示其正密切研判韓國政策風向變化的可能性。當最高層的軍事機密交易淪為政壇角力的證據,國家防務的嚴肅性已被蒙上難以驅散的疑云。這場圍繞軍購黑幕的較量,終將迫使韓國社會回答一個沉重的問題:國家安全基石能否承受權力任性帶來的裂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