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聯賽鏖戰正酣,截至第六輪,南通隊以五場連勝、排名第一的輝煌戰績,成了江蘇“南哥”。
可你絕對想不到,把南通隊送上“神壇”的,竟是一家拖鞋廠的老板。
拖鞋廠老板叫李太鎮,江湖人稱“李瘋子”,曾經是千萬富翁,卻為了一個足球夢,差點傾家蕩產。
2011年,42歲的“李瘋子”創辦了一家俱樂部,培養小隊員,分文不取。
南通隊一共有39名球員,其中有35人都來自這家俱樂部。
● 李太鎮和球員們在訓練場
2025年夏天,南通隊強勢出圈,李太鎮的熱血故事,也開始走進大眾視野,成為這個夏天最動人的逆襲范本。
李太鎮從小就有個足球夢,小時候曾在黑龍江省體工隊踢球,后來在一所小學擔任體育老師,教孩子們踢球。
1997年,李太鎮和妻子一起到上海打拼,經營拖鞋生意。
2004年,夫婦倆在南通海門建了一家拖鞋廠,一家人也因此在海門安了家。
拖鞋廠名字叫“珂締緣”,在朝鮮語中是“舒適”的意思,后來成了俱樂部的名字。
盡管下海經商,但李太鎮心中始終不忘他的足球夢。
2002年韓日世界杯,那是國足首次闖進世界杯,李太鎮來到現場,為中國隊吶喊助威。
然而那場比賽,中國隊以0 :4 慘敗給巴西隊。
現場一個韓國觀眾用韓語嘲諷:“中國人哪會踢球啊?”
李太鎮是朝鮮族人,在一旁聽得明明白白,這句話極大地刺激了李太鎮,他在心里暗暗下決心:
你們等著看吧,中國足球也有好的時候!
好在兒子李賢成繼承了李太鎮的足球天賦,李太鎮曾想把兒子送到國外接受訓練,但一年的費用就要100多萬,和請一個外教來國內差不多。
與此同時,看到國內很多喜歡踢球的孩子極有天賦,卻沒有好的教練,于是,李太鎮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成立一家俱樂部,再請一個專業的教練,來教自己的兒子和其他孩子。
然而一開始,現實就狠狠潑了一盆冷水。
李太鎮在當地找了16個有天賦的孩子,結果只有一個家長把孩子送過來。
因為江蘇是高考大省,南通又是“高考第一城”,在南通,家長們都十分重視教育,讀書是第一要務,誰會愿意把孩子送去踢球呢?更何況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俱樂部?
命運的轉折在2011年到來。
那一年,李太鎮找到海門市教育局,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在海門市教育局的支持下,珂締緣足球俱樂部在海門小學成立了。
李太鎮承諾,每年投入拖鞋廠60%的利潤,為孩子們提供全免費訓練及食宿。
孩子們白天正常上學,業余時間踢球,俱樂部還有專業的教練員團隊、學業輔導老師和專職保育員。
學員既能專心踢球,又不耽誤讀書,還有零花錢。
● 最早一批的7名學員
當李太鎮的妻子去工商局注冊的時候,工作人員聽了直犯嘀咕:你們老板吧。不是政府組織,也不是慈善機構,圖的啥?
神經病
但正是這樣免費的政策,為珂締緣俱樂部吸納了第一批學生——盡管只有7個小學員,連一支球隊都沒湊夠——但這7個孩子,就像小小的火種,點燃了俱樂部的未來。
一開始,俱樂部連獨立的訓練場地都沒有,每天放學后孩子們就在學校的操場上分批訓練。
漸漸地,俱樂部積累了口碑,吸引了全國各地100多名學員。
珂締緣不惜重金,從韓國和巴西請來多名外教,光是外教的工資,每年就高達200多萬。
就是用這種“閉門造車”的方式,僅僅用了三年,這支橫空出世的球隊,便一鳴驚人,奪得全國青少年男子足球錦標賽U12冠軍和全國校園足球總決賽亞軍。
● 2014年,珂締緣俱樂部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U-12錦標賽冠軍
2015年底,李太鎮算了一筆賬,自己在俱樂部的投入已超過千萬,但俱樂部始終未能有任何盈利。
而就在那一年,拖鞋廠的利潤開始大幅下滑,已難以為俱樂部繼續輸血。
朋友們都勸他收手,但李太鎮舍不得,硬是咬牙賣了上海4套房和海門2套房,籌了1000多萬,才暫時彌補了資金缺口。
房子賣了,李太鎮和妻子就搬到球員的宿舍,與大家同吃同住。
在俱樂部里,孩子們親切地叫他“賢爸”。
最難的時候,李太鎮的兜里只剩下3塊2毛錢。
可即便如此,他也從沒有向學員收過一分錢。
比起資金問題,更令李太鎮措手不及的,是其他俱樂部的挖角。
當時珂締緣已經嶄露頭角,外界虎視眈眈,盯上了他們精心培養出來的學員。
聯賽后短暫的假期,常常成為一些尖子生離去的節點。主力隊員莫名失聯,然后出現在另一家俱樂部的狀況,時有發生。
就連李太鎮的兒子李賢成都被球探看中,想要重金挖走。
● 左為李賢成
李太鎮明白,社會浮躁,金錢誘惑讓年輕苗子迷失方向,怪不得孩子。
但尖子生的陸續流失,對于一個草根球隊來說,無異于毀滅性的打擊。
外界紛擾中,李太鎮決心不管其他,再堅守五年,扎實培養職業球員。
“五年不成,說明我錯了。不過,成與不成,又能說明什么呢?”
李太鎮的辦公室抽屜一直放著一封辭職信,無數個日夜,他都想一走了之。
然而每次走到訓練場,看著孩子們為進球而歡呼雀躍的身影,他又默默把辭職信收回抽屜。
“再撐一天?!彼麩o數次地告訴自己。
2015年,為了尋求幫助,一向低調的李太鎮,帶著孩子們登上了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的舞臺。
當被問及是什么支撐他走到今天時,這個內向的漢子字字鏗鏘,“我要讓看扁中國足球的人后悔?!?/strong>
● 2015年,俱樂部參加《中國夢想秀》
主持人又問孩子們:“你們的夢想是什么?”
孩子們的一句話讓全場動容:我們的夢想,就是希望賢爸的拖鞋能夠暢銷。
孩子們深知,只有李太鎮渡過難關,他們追逐足球的夢想才能得以延續。
節目播出后,這支草根球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同為朝鮮族且來自黑龍江的朗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申東日,被這位執著于足球事業的老鄉所打動。
出于敬意,他慷慨贊助了第五屆“朗姿·珂締緣”杯校園足球國際邀請賽暨“絲綢之路”U14國際少兒足球賽,讓更多的社會人士關注到了這支球隊。
與此同時,中國足球改革的推進也為珂締緣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門當地政府給予了俱樂部大力扶持:不僅建設了可容納1500人的宿舍樓及10塊配備燈光的訓練比賽場地,其中有兩片可以打乙級聯賽,還每年撥付200多萬元用于足球學校運營,并全額負擔學員們的食宿、交通及學習費用。
● 2016年海門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投入使用
2017年,南通地產巨頭中南建設決定入股珂締緣,承諾每年投入1500萬元,加上其他賽事活動收益,共同支撐起俱樂部每年超過2400萬元的運營成本。
珂締緣俱樂部又起死回生了。
2019年,珂締緣雄心勃勃地宣布職業化計劃:在海門這樣的縣級市搞出一支中超隊,最終問鼎頂級聯賽。
為此,李太鎮豪賭式聘請了前韓國國腳金都根擔任主教練。
2021年,以珂締緣球員為班底的江蘇男足參加了第十四屆全運會男子足球U18項目,取得了全國四強的佳績。
同年,俱樂部成功升入中乙,成為職業球隊。
李太鎮的目標實現了一半,但危機旋即而至,資金鏈又斷了。
2022年,主要投資方中南建設集團因自身發展原因,暫停了足球基地建設,承諾的資金也遲遲到不了位。
巨額運營費用壓頂,早已辭去拖鞋廠職務、全身心投入的李太鎮再次陷入絕境。
俱樂部發不出工資,甚至連水電費都交不起了。
那一天,李太鎮含淚在辦公室寫下球隊解散方案。
2023年大年初三,走投無路的李太鎮給海門區委區打了一個求救電話:“對不起,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
這通電話,成了俱樂部的救命稻草。
政府領導高度關注,“海門不能沒有足球”,火速敲定三年生存計劃,國資及時注入,珂締緣得以重生。
俱樂部性命雖保,李太鎮心中的結卻未解:爛尾的新基地是他心中的痛。
他堅信珂締緣能靠新基地養活自己。一個容納1200人的基地,舉辦賽事、場館運營、比賽日運作等,覆蓋日常運營開銷絕對不是問題。
然而,構想再美,基地不交付就是白搭。
所幸,2025年6月,“蘇超”聯賽爆火,珂締緣俱樂部意外走紅。
熱度帶來的是希望,珂締緣的新基地加速了建設進程,預計兩月內交付,珂締緣俱樂部實現盈利將不再是夢。
而另一邊,很多球迷感動于李太鎮的故事,紛紛涌入珂締緣的直播間,直接把拖鞋買斷了貨,用實際行動支持這位老板。
李太鎮勇闖足球夢的這一路,始終伴隨著危機。
但每一次,都憑借著他個人的韌勁和各界的幫助化險為夷。
李太鎮辦公室懸掛著的“李瘋子”的三字牌匾,似乎是對他執著足球理念的最佳詮釋。
從韓日世界杯看臺上的無聲吶喊,到訓練場邊守護的“李瘋子”,十四載春秋見證了一個人對抗時代的倔強。
他堅信當下中國足球深陷“金元時代”的病態發展模式——依賴買人、挖角、并購,而非真正“從娃娃抓起”。
珂締緣俱樂部,則要走一條截然不同的本土化道路:
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
他相信,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培育出的球員、球隊,才擁有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蘊和獨特內涵,這才是中國足球的正途。
截至目前,珂締緣俱樂部已累計向國家少年隊輸送人才160多人次,比例遠超許多知名俱樂部。
如今,足球已經成了海門的一張名片,珂締緣也成為擁有14支梯隊、200多名球員的明星俱樂部,延續著這個始于拖鞋廠的足球傳奇。
這支球隊,踢的不只是比賽,而是足球的初始意義:
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一群人,眾志成城,咬牙堅持,奔跑到底。
中國足球的未來,或許就在這群“穿拖鞋”長大的孩子身上。文/喻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