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場就讓全場氣氛“紅溫”。
節目里,她哭了好幾次,鬧了幾大場,還讓導師們一個比一個尷尬。有人看得直搖頭,有人笑著罵“太作了”。
但誰也沒想到,這位讓網友“腳趾抓地”的“作女”,正是老戲骨張凱麗的女兒——張可盈。
這事一出,不光她成了熱搜焦點,連她的媽媽張凱麗也被網友揪出來一起數落:“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女?!?/p>
可張可盈,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她到底在“作”什么?又真的只是“嬌氣公主”,還是背后另有隱情?
一、星二代的起點,從來就不是普通賽道
張可盈,1997年出生在北京。
父親低調,母親卻大名鼎鼎——張凱麗。很多人一想到她,就會想起《渴望》里的劉慧芳,是那個年代家喻戶曉的溫柔形象。
可在張可盈小的時候,她并不知道“媽媽是明星”這件事意味著什么。
張凱麗很少在家提起拍戲的事,也很少帶她公開露面。直到上了小學,她才慢慢知道,原來媽媽是熒幕上的“老戲骨”。
張可盈小時候就在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年藝術團唱歌,當過領唱,小小年紀舞臺經驗不少。
誰看都覺得,這孩子以后大概會走音樂路子,考音樂學院,唱歌、開演唱會、當歌手。
但她偏不。
上了高中后,她一次偶然機會,參與了學校排練的音樂劇《綠野仙蹤》。她演的是女主角桃樂絲。
那是她第一次穿戲服,第一次走上舞臺,第一次從臺詞、音樂、燈光中感受到“角色”帶來的魔力。
她說,那一束光打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她就知道——她想當演員。
這事她一說,家里人嚇一跳。畢竟做演員太苦,尤其是女生,既要拼臉,又要拼運氣。
可她咬緊牙關堅持下來了。
后來,她真的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成績還特別好,不光文化課第一,還考上了音樂劇和表演兩個專業。
甚至一度去了香港深造,為了更好理解角色,她在語言、肢體和臺詞上下足功夫。
說她努力,沒錯。
說她天賦高,也沒錯。
她從學校走到劇場,又走進了影視圈——出演《老酒館》時,和陳寶國、秦海璐等一眾老戲骨飆戲;
主演《幸福到萬家》時,她飾演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法學女生,擠進城市,靠一口燒餅度日,掙扎在法律與現實之間。
這角色跨度大,但她演得還挺有層次。網上有不少觀眾夸她那場和趙麗穎對戲的哭戲演得真、有感染力。
可惜,再好的演技,也擋不住“真人秀”里的一次次“作妖”。
二、“哭三回,惹三人”,她靠實力敗光路人緣
最近這檔綜藝《讓我來唱》,初衷是好。
請一群年輕人唱歌、住一起、互相選導師,本來是展示才藝的舞臺,卻因為張可盈的一連串行為,徹底變味了。
剛進節目組那天,大家被安排在一個宿舍住幾天。
地方不大,設施簡陋,但其他選手都默默接受了。有人自帶床單,有人打地鋪,沒人抱怨。
可張可盈一進門,臉就變了。
她反復問:“這能住人嗎?”
看得出,她接受不了這樣的條件。站在那兒,一副要哭的樣子。
幾分鐘后,果然哭了??薜帽翘橐话褱I一把,委屈得像被人欺負了一樣。
別人還沒說什么,她就先情緒崩潰。
節目組見狀,只好放寬條件,說可以自己選地方住。她這才情緒穩定下來。
這還只是“開胃菜”。真正的大戲,發生在選導師環節。
她一登臺,導師蔡國慶立刻提了句:“這是張凱麗的女兒?!?/p>
語氣中帶著一點關照。畢竟同行多年,這樣的提點是為了幫她“抬場子”,也算是照顧老友的孩子。
結果張可盈一上來就說要進胡彥斌隊,連眼神都沒飄向其他導師。
可胡彥斌什么人?對音樂的審美極高,對選手也極挑剔。
他看得出來,這姑娘是沖著他來的,但他一句“不了解你的實力”直接拒絕。
第一次碰壁,她面子掛不住了。
這時,郝蕾伸出援手,說“來我這兒”。
大家都以為她會順勢而下,給郝蕾個臺階,自己也解圍。
但她不。她猶豫半天,問郝蕾是不是認真的。之后扭頭又去找胡彥斌,想“再爭取一下”。
這一操作,把郝蕾當“備胎”了。
胡彥斌再次拒絕她,理由還是“不了解、不合適”。
兩次拒絕,張可盈徹底繃不住了。
開始哭。而且不是安靜抹眼淚,是在舞臺上嚎啕大哭。
郝蕾當場收回邀請,并質問她:第一時間為啥不選我?
這一質問,把現場氣氛再次推向尷尬巔峰。
蔡國慶也坐不住了,說了一番“要珍惜機會,不要任性”的話。
這時的張可盈情緒已經完全崩了,站都站不穩。
第三輪,蕭亞軒主動給她機會,說可以試試唱跳。
結果她連連搖頭,說自己氣短、唱不了、跳不動,一串理由全丟上來。
蕭亞軒面無表情,蔡國慶氣到拍桌。
而郝蕾,再次發出邀請。她一聽要唱搖滾,又拒絕了。
這下好了,全場導師都被她“得罪”了一遍。
節目組想救她,網友也看傻了。
她一邊說自己不行,一邊卻非要進胡彥斌隊唱抒情歌——明明是新人,卻挑三揀四、眼高手低。
觀眾看得都“上頭”了:這不是“作”,什么才是“作”?
三、人設崩塌后,她還有路可走嗎?
要說張可盈完全沒實力,是冤枉她了。
她確實努力過、演得也不差。特別是在《幸福到萬家》里演何幸運,從校園走到城市,從受害者到職場人,她的轉變有層次,眼神和情緒都挺有感染力。
但演員拼的不光是演技,還有情商、氣場和對待工作、舞臺的態度。
這檔綜藝上,她完全失控了???,不是錯;情緒化,也能理解。
但“只認一個導師”、“其他都看不上”、“臺上反復試探、反復挑選”,這已經不是情緒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她似乎忘了,這是職場,不是公主選妃。
臺上導師再有經驗,也不會慣著誰;臺下觀眾再心軟,也不吃這一套。
最重要的是,她這一鬧,不光把自己“毀”了,也讓張凱麗無辜中槍。
網友翻出了當年張凱麗參加《花兒與少年》的片段,發現她也有點“固執、強勢”,節目里幾次因小事鬧情緒,還被楊冪當場批評。
于是網友炸了:“果然是一家人。”
張凱麗這么多年累積的好口碑,被女兒一通“作妖”全砸了。
而張可盈,原本是被節目組重點包裝、力捧的“潛力股”,如今變成全網嘲諷的“典型反面”。
四、放棄浮躁,靠實力翻身,才是唯一的路
張可盈現在的處境,說好也好,說壞也壞。好的是,她確實有作品、有履歷、有才華。
壞的是,情緒管理差、公眾形象崩、情商太低,搞砸了大好局面。
但如果她愿意冷靜下來,好好反思這次風波,其實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
她身上有年輕演員少有的“舞臺感”,對臺詞節奏、鏡頭語言也有敏銳的反應。
但演技再好,態度不端,也只會讓人感到“用不起”。
與其哭哭啼啼地博同情,不如踏實接戲,用好角色來洗白印象。
別再把星二代的身份當“光環”,也別再用“嬌氣”、“玻璃心”當擋箭牌。
觀眾喜歡“真”,但更討厭“作”。
機會,從來不會因為你是誰而變得無限次。
張可盈這次是栽了個大跟頭。
但跌倒不可怕,怕的是跌倒了還不肯認錯,還以為全世界都虧欠自己。
如果她真能從中悟出什么、放下浮躁、收起公主病,好好演戲,重新來過,觀眾未必不會再接受她。
可如果繼續任性妄為,再多的資源、背景和才華,都會在大眾眼里,變成“笑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