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在與民主、共和兩黨徹底鬧掰后,終于選擇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新黨派。在特朗普政府通過“大而美”稅改法案之后,馬斯克已經履行了諾言,宣布建設“美國黨”。
據觀察者網7月7日報道,當地時間7月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長文,將昔日最大金主馬斯克比作“脫軌列車”,痛斥其組建美國黨的計劃“只會制造混亂與破壞”。
馬斯克則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用《沙丘》名言回擊:“恐懼是思維殺手,恐懼是帶來徹底毀滅的小小死神”,暗示自己將會抗爭到底,堅決組建美國黨。
這場價值2.9億美元的政治聯姻,在“大而美法案”簽署72小時內徹底化為灰燼。硝煙背后,一場改寫美國政治規則的戰爭已然打響。
“大而美法案”精準剖開了特朗普與馬斯克脆弱的同盟,當特朗普7月4日簽署這份887頁法案時,他恐怕已經料到,取消電動汽車7500美元稅收抵免等條款,將會徹底惹怒馬斯克。
馬斯克的憤怒在法案簽署前夜爆發。他在社交平臺上連發數十條推文,直指法案“90%減稅紅利流向1%富豪”。更諷刺的是,三個月前他剛以政府效率部部長身份,牽頭削減了230億美元聯邦開支,如今成果被債務擴張政策徹底顛覆。
特朗普的回應相當激烈:“沒有政府補貼,馬斯克旗下的公司早該破產了,馬斯克可能已經被迫回南非。”
如今,馬斯克已經公布了“美國黨”的作戰藍圖,第一步是“聚焦2到3個參議院席位和8到10個眾議院選區”,目標并非全面勝利,而是成為“關鍵少數”。馬斯克方面指出,在共和黨僅領先1席的參議院,2票足以顛覆法案。
美國黨的綱領設計更顯心機,馬斯克經濟上主張財政緊縮,吸引共和黨溫和派;社會議題支持開放多元,爭取挖走民主黨的部分年輕選民;科技政策強調AI監管鎖定硅谷精英。簡單來講,馬斯克瞄準的,是認為“兩黨都不太能代表自己”的選民。
面對馬斯克的宣戰,特朗普打出組合拳。其在7月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輕蔑表態:“馬斯克可以玩玩,但他覺得這事兒太荒唐了”。
特朗普已經讓馬斯克方面知道了這件事有多難辦,光是在加利福尼亞州,馬斯克就需要收集110萬有效簽名。在得克薩斯州,簽名者更需要表明“自己從未參與兩黨初選”。
偏向共和黨的福克斯新聞循環播放“投第三黨等于浪費票”廣告,就連民主黨都站了出來,將美國黨與“極端茶黨”綁定,暗示馬斯克最終會失敗。
特朗普更是親自發動心理戰,稱“第三政黨在美國從未成功過,體制似乎壓根就不是為它們設計的?!?/p>
歷史數據似乎佐證其觀點,1992年羅斯·佩羅獲19%普選票,卻未得一張選舉人票,綠黨耗時8年花費1.2億美元才完成全國注冊。
這場較量遠非個人恩怨,它正將2026年中期選舉推向未知深淵。馬斯克正在試圖成為美國政壇中的關鍵變量,他的對手幾乎是美國的整個政治階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