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齡,山東鄒平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長山附小以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他1937年12月參加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1939年任中共鄒長中心縣委書記,1940年任壽、昌、濰中心縣委書記,后任中共清東地委組織部長等職。1941年1月在東朱鹿慘案中犧牲。
1918年,李壽齡出生在原長山縣舊口村一鐵路家庭。他自幼勤奮好學,品學兼優,鐵路小學畢業后,考入長山中學。1935年,李壽齡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這所學校具有光榮革命歷史傳統,黨的“一大”山東代表王盡美同志就在這里學習工作過。當時正是抗日烽火燃遍華北大地的時候,入校后不久,李壽齡參加“援綏抗戰運動”,演講募捐,支援綏遠前線抗敵將士。“一二·九”運動爆發后,李壽齡積極加入濟南學生聲援隊伍,舉行罷課集會。后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積極進行抗日救國活動。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李壽齡返回家鄉進行革命活動,被當時的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聘為長山中學附屬小學教員,以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0月底,省委先后派共產黨員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到長山中學開展黨的活動,在校長馬耀南的熱情支持和幫助下,為組織抗日武裝起義做準備。李壽齡在長山中學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參加抗日游擊訓練班,后經介紹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2月23日,日軍從齊東縣臺子一帶強渡黃河,入侵鄒平、長山、齊東三縣縣境。24日,日軍飛機轟炸鄒平、長山兩縣縣城。26日,長山中學黨組織舉行了著名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宣告“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成立。1938年1月,第五軍夜襲長山城后不久,李壽齡趕到黑鐵山向姚仲明、廖容標匯報了日軍沿小清河無惡不作的罪行。為進一步發動群眾,擴大抗日武裝,廖容標、姚仲明決定帶五軍主力到長山六區尋機與鬼子打一仗。1月19日,五軍在小清河南岸安家莊,伏擊日軍汽艇,全殲敵人,小清河伏擊戰后,五軍將長山六區聯莊會編為五軍第十九中隊,韓子衡任隊長,李壽齡任指導員。
1939年5月,根據斗爭形勢的需要和中共清河特委的決定,中共鄒長中心縣委在長山六區孫家莊成立,由李壽齡任書記。負責領導鄒平、長山、桓臺、高苑、章丘、歷城等縣委工作。他忠于黨的事業,不畏艱難險阻,致力于發展壯大黨組織,組建抗日民主政權,堅持黨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抗日力量,重視人民抗日武裝的建設,為創建鄒長根據地做出了貢獻。
1940年,李壽齡調任壽、昌、濰中心縣委書記。壽光正處于抗日斗爭的艱苦時期,日軍在壽光境內安設了十幾個據點,妄圖消滅我抗日根據地。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他頑強開展對敵斗爭,從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狠抓了根據地建設,開展了生產自救和借糧運動,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1940年6月,縣委根據清河地委的指示和當地人民的要求,在牛頭鎮成立了壽光縣第一屆抗日民主政府,李壽齡當選為參議會參議長。
1940年10月后,中共清東地委成立,李壽齡調任地委組織部長,他奔赴新崗位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1941年1月,李壽嶺帶領工作隊到益北東朱鹿村檢查“堅壁清野,緊急備戰”情況,當晚便在該村住下。由于叛徒告密,日偽軍發起“掃蕩”,用重兵包圍了東朱鹿村。李壽齡等十幾名同志被圍堵在抗日坑道內,敵人用火燒、煙熏,用手榴彈炸,企圖逼他們出洞,他帶領同志們組織了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記者丁春貴整理
資料來源:今日鄒平、壽光組工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