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特朗普準備訪華的消息滿天飛,而這次終于得到了當事人的正面回應?
據美聯社報道,日前美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對外發表講話稱,他“可能訪問中國”?
而稍早前彭博社披露,美國商務部正在聯系美國商界的高層詢問是否有興趣陪同特朗普訪華,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特朗普訪華的可能性。
日媒也曾報道過“特朗普計劃率商界領袖訪華”的消息,從這些消息來看,美國方面對特朗普訪華一事已接近敲定,并且正在積極籌劃具體計劃。
從最近美國的動向來看,確實做了不少鋪墊,在經貿領域,美國政府接連解除了多個領域的部分對華出口限制。
7月2日,美國政府向美國兩大乙烷生產和出口商致函,撤銷了幾周前實施的一項限制性許可要求,允許他們恢復向中國出口乙烷。
今年4月,中國首次對七種中重稀土元素實施出口許可證管制,加強對涉及美國軍工終端用戶的供應鏈審查。
作為回應,美國在5月將乙烷納入戰略物資出口限制,試圖以能源資源制衡中國的稀土優勢,因許可證限制,美國對華乙烷運輸幾乎陷入停滯,可似乎看出我們另尋了出路,于是美國最終還是主動解限了,不然乙烷的市場怕是要被其它國家瓜分了。
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正式解除對美國新思科技公司出臺的對華出口限制,該公司已恢復對華供應。
德國西門子、美國楷登電子公司也收到美國商務部通知,在中國開展業務不再需要獲得所謂“政府許可”,正在恢復受影響客戶對軟件和技術的訪問。
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和西門子是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市場占有率超過80%,今年5月底,美國商務部曾要求它們停止向中國供應相關技術。
接著在7月3日,美國政府向通用電氣航空發出通知,可以恢復向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出口噴氣發動機,涵蓋為中國商飛C919單通道客機提供的LEAP-1C發動機,以及為C909支線飛機提供的CF34發動機。
此事件也是5月底,美國以“報復稀土管制”為由,突然宣布暫停C919發動機出口的。
通用電氣的LEAP-1C是C919唯一裝機動力,禁售令讓商飛面臨每月15架C919減產風險,已交付的132架客機也可能因備件短缺影響運營。
但美國沒想到的是,中國手里的“牌”不止稀土,C919雖依賴進口發動機,國產替代長江-1000A已悄然突破,所以最后只好放棄。
雖然上面三個美國解禁的動作基本都是為了讓我們在稀土上松口,但按照美國的性格來說,沒有回以更沉重的報復,已經挺少見的了,這也間接說明,美國也有意緩和關系。
雖然目前特朗普訪華時間尚未最終確定,但從各類消息及外交活動安排來看,筆者猜測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9月初,另一個是10月下旬。
今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確定屆時訪華并出席相關活動。
美國作為二戰戰勝國之一,特朗普若選擇此時訪華,有一定的歷史契合點。
而且從日媒報道來看,白宮早在擬定特朗普訪華隨行名單,計劃率龐大商界代表團來華,若9月成行,可借助紀念活動的契機,營造良好的外交氛圍。
此外,9月訪華也能為11月聯合國成立80周年大會進行鋪墊,有助于特朗普政府在國際事務中展現積極姿態。
此前特朗普也曾公開表達對加強兩國關系的重視,希望在上臺百日內訪華,9月訪華也符合其希望盡早與中國開展高層交流的意愿。
不過如果特朗普選擇這個時間點,在國內可能會面臨不小壓力,因為共和黨黨內反對派以及民主黨,都可能會要求他不要配合中國重大政治活動。
10月下旬的說法,則是結合了亞太組織,按照慣例,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通常在11月左右舉行,今年將在韓國舉辦,東盟峰會也多在相近時段,地點在馬來西亞。
美國總統一般會出席這兩場重要峰會,特朗普若在10月下旬訪華,可借助參加峰會的行程,順道訪問中國。
這樣安排既能巧妙避開單獨訪華可能產生的輿論聚焦,也能對日韓等盟友進行外交安撫。
從戰略角度看,此時訪華可以在亞太地區多邊外交活動的大框架下,更好地協調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布局,加強與中國在經貿、地區安全等多領域的溝通與合作。
此前美媒報道稱,美國政府正聯系企業高管,了解陪同特朗普今年訪華的意愿,并提及10月為可能訪華時機,這也為10月下旬訪華的推測增添了可信度。
假設美國總統特朗普真的來訪華,我想不管是哪個日期,都必須先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
今年2月,美國國務院官網更新“美臺關系事實清單”時,刪除了“不支持‘臺獨’”的表述。這一行為嚴重破壞中美關系政治基礎,是美方在涉臺問題上的嚴重倒退,中方對此強烈反對并敦促美方糾正錯誤。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特朗普訪華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澄清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模糊立場。
特朗普訪華時應明確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強調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
畢竟,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重大原則問題,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
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也曾強調,在臺灣統一問題上,沒有商量余地,若美方堅持一中原則,問題便容易解決。
特朗普若想訪華取得積極成果,必須在涉臺問題上表明清晰、正確的立場,給中方一個明確交代,這是展現美方誠意的重要方式。
如果已經決定好訪問,那美國必定得配合人選來商討此事,而在特朗普團隊中,魯比奧作為國務卿,應該會被特朗普委以重任。
此前他夸下海口稱若當選國務卿,與中國交往不成問題,如若特朗普訪華,他就需要協調好相關事務,以保障特朗普訪華順利進行。
不過尷尬的是,魯比奧此前被中方列入制裁清單,禁止其本人和家屬入境。
說起來也是活該,2020年7月,美國國務院以所謂“新疆人權問題”為由,宣布對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機構和官員實施制裁。
魯比奧作為當時的聯邦參議員,不僅支持這一行動,還推動美國國會通過《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無端指責中國在新疆“壓制穆斯林少數民族”。
對此,中國外交部于2020年7月13日宣布對魯比奧實施制裁,禁止其入境中國并凍結其在華資產。
魯比奧還長期支持香港反中亂港勢力,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他會見“港獨”分子黃之鋒,并推動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對所謂“破壞香港自治”的中方官員實施制裁。
2020年8月,美國以“破壞香港自治”為由再次制裁中國官員,魯比奧同樣參與其中,中方于8月10日對其再次實施制裁。
2025年4月,魯比奧以美國國務卿身份簽署“香港政策法報告”,無端指責中國中央政府駐港機構“干預香港事務”,并對6名中國官員實施所謂“制裁”。
中國外交部迅速反制,宣布凍結魯比奧在華資產、限制金融交易并禁止其入境,這是繼2020年后的第二次系統性制裁。
若特朗普訪華成行,作為美國外交部門一把手的魯比奧卻無法踏入中國領土,這無疑會對他的國務卿生涯產生負面影響,其在特朗普核心決策圈中的地位也可能降低。
我想他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趕緊想辦法化解之前強硬言論與當前外交需求之間的矛盾,既要完成特朗普可能交付的訪華相關外交任務,又要盡可能挽回自己在中國問題上強硬表態帶來的不利局面,平衡好國內強硬派立場和推動中美關系緩和的現實需求,壓力不可謂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