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收入習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間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共有報告、講話、演講、指示、批示等79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開發表。現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主要篇目介紹如下。
《實現永續發展必須抓好生態文明建設》(2012年12月7日—11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中國現代化是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空前偉大的。中國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偉大,就在于艱難,不能走老路。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10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海南考察工作結束時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替代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2013年5月24日)這是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3年9月7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答問的要點。文中指出:中國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2013年12月—2021年5月)這是習近平同志文稿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文中指出:保護生態環境,不僅要有立竿見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續的制度安排。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明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采取超常舉措,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2014年3月7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也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要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堅持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2014年3月14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實現循環的自然鏈條。要統籌山水林田湖治理水,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
《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2014年3月—2021年8月)這是習近平同志講話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文中指出:抓任何工作,都要有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耐心和耐力。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弘揚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努力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2015年9月—2020年1月)這是習近平同志文稿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文中指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我們應該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共筑生態文明之基,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革我國環保管理體制》(2015年10月26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所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必須采取一些硬措施。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既能節約能源和水土資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綠色水平。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是對我國環保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強環境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
《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2015年10月29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強調: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2015年11月30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文中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作出貢獻。
《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2015年12月20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城市建設要以自然為美,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內部的水系、綠地同城市外圍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態網絡。
《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16年1月18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要堅定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16年2月—2021年7月)這是習近平同志講話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文中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這是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中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17年10月18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2017年10月18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2017年12月—2024年7月)這是習近平同志文稿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文中指出: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持續改革,我國生態文明體制已初步搭建起四梁八柱的主體框架。要適應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要求,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強調:建立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也是重大改革舉措,要加強組織領導,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要著力構建科學、規范、合理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2017年12月28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革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要健全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支持體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繼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讓農民成為綠色空間的守護人。
《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4月2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關系中國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要堅定決心,明確目標任務,制定具體作戰方案,明確責任主體、考核辦法,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打好水源地保護攻堅戰,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要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體現差別化,不要一刀切,不能搞運動式治污,避免影響群眾生活。
《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4月26日)文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等關系,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2018年5月18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文中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責任已經落在了我們這代人的肩上。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好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2019年4月28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二〇一九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文中指出: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追求綠色發展繁榮,追求熱愛自然情懷,追求科學治理精神,追求攜手合作應對,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文中指出: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心有國之大者,當好生態衛士》(2020年4月20日—23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陜西考察時講話要點的一部分。文中指出:要以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20年10月—2023年2月)這是習近平同志文稿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文中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的原則》(2021年3月15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多維、立體、系統的工程,要堅持系統觀念,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21年4月30日)這是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文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保持戰略定力,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2021年10月12日)這是習近平同志以視頻方式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文中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國際社會要加強合作,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要秉持生態文明理念,攜手同行,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
《科學有序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2年1月24日)這是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講話的主要部分。文中指出:實現“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強調:推進“雙碳”工作,必須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
《堅持“三綠”并舉,推動森林“四庫”更好聯動》(2022年3月—2025年4月)這是習近平同志講話中有關內容的節錄。文中指出: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林草興則生態興。綠化祖國必須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并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強調: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要一茬接著一茬種,一代接著一代干,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2年10月16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強調: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2023年6月6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召開的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上講話的要點。文中指出: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根本目標,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2023年7月17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強調:我們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2023年7月17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實踐經驗,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強調: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我們都要把握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要通過高水平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23年7月17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今后五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強調: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
《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2023年7月17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扛起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不動搖,建立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要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繼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要強化對生態和環境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隊伍。
《對首個全國生態日作出的指示》(2023年8月14日)文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注重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以“雙碳”工作為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持續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希望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2024年1月31日)這是習近平同志主持中共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著力推進發展方式創新。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共迎時代挑戰,攜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2025年4月23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氣候和公正轉型領導人視頻峰會上的致辭。文中指出:全球氣候治理雖然歷經風雨,但綠色低碳發展終成時代潮流。要堅守多邊主義,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公正轉型,強化務實行動,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和世界一切進步事業行穩致遠,推動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強調:中國是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促進國際合作的努力不會減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不會停歇。
來源:新華社
附:全書目錄
實現永續發展必須抓好生態文明建設……1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十一日)
為建設美麗中國創造更好生態條件……2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日)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5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日)
環境問題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6-7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8-13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14-15
(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6
(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
關于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和完善自然資源監管體制……17-18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九日)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19-24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〇二一年五月)
突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25-30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〇二一年八月)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31-32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33-36
(二〇一四年三月七日)
堅持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37-40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41-45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〇二一年八月)
加強核安全既是我們的共同承諾也是我們的共同責任……46-50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51-56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〇二〇年四月)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57-60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三日)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努力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61-65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〇二〇年一月)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革我國環保管理體制……66-68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69-73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74-78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79-82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83-85
(二〇一六年一月五日)
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86-89
(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八日)
森林關系國家生態安全……90-91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92-97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〇二一年七月)
依靠科技創新破解綠色發展難題……98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日)
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99-100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101-102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九日)
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103-106
(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107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積極打造“綠色絲綢之路”……108-112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〇二三年十月)
深化集體林權改革,更好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113-114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二〇二一年九月一日)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115-125
(二〇一七年五月二十六日)
弘揚塞罕壩精神……126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四日)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27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八日)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128-130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八日)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131-136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〇二四七月)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137-139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140-145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日)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146
(二〇一八年四月)
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147-163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164-165
(二〇一八年五月四日)
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166-187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八日)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188-190
(二〇一九年三月五日)
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191-194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195
(二〇一九年六月)
致第一屆國家公園的賀信……196-197
(二〇一九年八月十九日)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198-207
(二〇一九年九月十八日)
心有國之大者,當好生態衛士……208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日——二十三日)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09-211
(二〇二〇年十月——二〇二三年二月)
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帶……212-213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四日)
堅持正確生態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214-217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〇二四年六月)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的原則……218-220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221-222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日)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223-228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29-236
(二〇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37-240
(二〇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241-242
(二〇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243-246
(二〇二一年十月十二日)
把握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247-249
(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科學有序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50-257
(二〇二二年一月二十四日)
堅持“三綠”并舉,推動森林“四庫”更好聯動……258-260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〇二五年四月)
致二〇二二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的賀信……261-262
(二〇二二年六月五日)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63-265
(二〇二二年十月十六日)
珍愛濕地,守護未來,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266-267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五日)
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268-26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270-273
(二〇二三年六月六日)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274-278
(二〇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284-291
(二〇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292-293
(二〇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加強耕地保護的總體思路和關鍵舉措……294-297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日)
對首個全國生態日作出的指示……298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四日)
在高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299-301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二日)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302
(二〇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
大力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303-304
(二〇二四月二月二十九日)
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305-308
(二〇二四年九月十二日)
共迎時代挑戰,攜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309-311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思想文化的擺渡者,在東西方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