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美俄總統一場長達一小時的電話通話,把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拉回到俄烏戰爭。
然而,通話剛結束,俄軍導彈即從四面八方飛向烏克蘭首都基輔,夜空中爆炸的火光無情地粉碎了人們對和平的幻想。
幾小時之前還在試圖斡旋的特朗普面對記者時表情凝重,直言“沒有任何成果”。
為何美俄談判還是沒效果?因為普京或者說俄想要的兩大目標難以實現。
剛通話完就轟炸
據白宮簡要通報,此次美俄通話內容廣泛,涵蓋烏克蘭戰爭、伊朗核問題、中東局勢,以及俄美在能源和太空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
但最受關注的仍是烏克蘭。特朗普在通話中明確要求俄羅斯“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希望推動俄烏停火,并試圖用談判打開局面。
然而,克里姆林宮方面顯然并不認同這套邏輯。普京再次重申俄羅斯的立場,即沖突要想結束,必須先從“根源”上解決——即烏克蘭不能再成為北約前哨,西方也必須承認俄羅斯對烏東四州以及克里米亞的控制。
這種表態幾乎堵死了談判的可能性,也意味著普京并未將這次通話視為達成妥協的契機。
在烏克蘭看來,通話的結束仿佛成為俄軍空襲的“發令槍”。
7月3日晚,基輔上空響起刺耳的防空警報,俄羅斯軍方動用了“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以及大批無人機,對首都及周邊多個目標展開轟炸。
據烏軍披露,襲擊重點針對機場、空軍基地、電力變電站和通信塔等關鍵基礎設施。戰火點燃夜空,也撕裂了剛剛還在努力構建的外交臺詞。
這場突如其來的打擊并非毫無征兆。
就在通話前一天,俄羅斯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在俄本土的庫爾斯克州前線陣地遭到烏軍導彈突襲,當場陣亡。
與其同時喪生的,還有多名俄軍高級軍官。
這次斬首行動的精準度之高,讓克里姆林宮震怒,也讓普京意識到俄軍后方防線已被“滲透”。
從俄方情緒到行動的變化幾乎沒有時間差,這一次,莫斯科沒有再試圖掩飾強硬的決心。
可以說,空襲是對烏軍挑釁的直接回應,也是俄羅斯強硬表態的延伸。但其戰略意圖遠不止復仇。
在普京看來,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和平,都必須建立在兩個條件之上:烏克蘭徹底放棄加入北約的可能性,并承認俄羅斯目前對包括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在內的四州擁有主權地位。
這兩點,是俄羅斯所謂“安全底線”的具體體現,也是普京在電話中一再強調的談判前提。缺一不可。
然而,這樣的立場顯然無法獲得烏克蘭的接受。
澤連斯基政府一直將加入北約視為國家生存的唯一保障,而對失去領土的容忍在國內幾乎等于政治自殺。
正因如此,俄烏之間的談判在結構性立場上呈現出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此時的美國,雖然一貫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卻突然在關鍵節點“松了手”。
俄羅斯的攻勢
就在俄軍發動空襲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媒體承認,美國正在對對烏援助進行“庫存審查”,并已暫停部分關鍵武器的交付。
理由是:“我們必須保證自己的庫存。”
這背后,是對過去三年大規模軍援政策的反思,也是對特朗普“美國優先”戰略邏輯的真實體現。
據多家美媒披露,暫停援助清單中包括“愛國者”系統、GMLRS精確打擊火箭彈、“毒刺”地空導彈以及炮彈等急需物資。
這種突然剎車的做法令烏克蘭措手不及,不得不緊急召見美駐基輔使館副館長,表達強烈不滿。
特朗普的目的或許不在于徹底“甩掉烏克蘭”,而是希望通過暫停援助對澤連斯基施壓,逼迫其在戰場失利壓力下在談判桌上做出更多妥協。
這也是特朗普政治交易風格的體現:援助不是無償的,而是必須換回對美國有利的政治成果。而在普京看來,這正是進一步加壓的好時機。
在前線,俄羅斯的戰略進攻也在同時展開。
除了空襲基輔,俄軍還在頓涅茨克西部波克羅夫斯克集結了11萬重兵,企圖切斷烏軍補給線,直取頓巴斯門戶。
這一地區如果失守,烏克蘭東部戰線將面臨大面積潰退風險。而在北部,俄軍也在蘇梅方向調動部隊,意圖開辟新戰線,形成立體夾擊之勢。
烏軍被迫調集預備隊與雇傭兵應對,前線壓力陡增。
俄羅斯不僅在戰術上不斷加碼,也在戰略層面強化其國際政治立場。
6月下旬,普京曾在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發表長篇演講,首次明確提出“新世界秩序正在到來”,并將其比喻為“日出”——無法阻擋,不以任何國家意志為轉移。
他強調,俄羅斯已經“完全轉向亞洲”,并將在與中國、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中,重塑世界格局。這一戰略表達,既是對西方孤立政策的回應,也是對當前戰爭的政治包裝。
普京還指出,俄羅斯并不尋求占領整個烏克蘭,而是要求建立“安全緩沖區”并獲得對已占領地區的主權承認。
他聲稱:“我們不是要摧毀烏克蘭,而是要確保我們不再受到威脅。”
同時他也表示,俄羅斯將繼續對話,但前提是“烏克蘭及其背后的西方接受現實”。
至此,一小時的通話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已不再只是外交層面的“失敗事件”,而是清晰地暴露出當前國際格局下的現實邏輯:俄羅斯已不再等待西方的理解,而是通過戰爭直接塑造未來秩序;
而美國也不再無條件托底烏克蘭,而是開始以交易方式重塑其全球承諾。
在這場交叉壓力中,烏克蘭成為最脆弱的節點,不僅面對炮火連天的戰場,也要承受來自盟友的“溫差”。
和平的門并未完全關閉,但鑰匙已經握在一個越來越強勢的俄羅斯和一個越來越算賬的美國手中。
戰爭的走向,或許將在下一輪談判前夕的“又一次空襲”中,提前寫好劇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