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國是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商業運營速度最高、高鐵技術最全面、運營場景最為豐富的國家。在全球交通版圖中,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格局。
近日,據中國鐵路官方透露,截至2024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簡稱高鐵)營業里程突破4.8萬公里,占全球高速鐵路總里程的70%以上,穩居世界第一。
中國高鐵的崛起堪稱現代工程史上的奇跡。短短三十年間,中國完成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跨越: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開通時速350公里的列車,2017年“復興號”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2024年高鐵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鐵路總里程的28.3%。預計2025年將突破5萬公里,形成覆蓋95%以上百萬人口城市的“1小時經濟圈”。
數據背后是戰略定力與執行力的完美結合。政府前瞻性將高速鐵路技術及裝備制造產業納入優先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建設大規模高速鐵路網絡,在我國高鐵發展的前期規劃和后期產業化階段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將東部經濟帶與中西部資源區緊密連接。以廣西為例,2024年南珠高鐵南玉段開通后,其高鐵里程躍升至全國第六,成為西部首個“市市通高鐵”省份,徹底改變了區域發展格局。
據《中國統計年鑒2023》披露,2022年,內蒙古的鐵路營業里程排名全國第一,達到14193公里,是唯一一個營業里程超過1萬公里的省市。
中國高鐵的領先不僅在于規模,更在于技術突破。面對沙漠、高寒、地震等復雜環境,中國工程師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軌道交通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翟婉明提出的“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解決了高速列車過橋安全與曲線設計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志云主導的“高速列車自主化研發體系”,推動中國高鐵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如今,中國高鐵已形成涵蓋時速200公里至400公里的完整技術譜系,全球80%以上國家的高鐵標準參考中國方案。
高鐵的普及正在深刻改變中國。經濟層面,它打破了“胡煥庸線”造成的區域發展失衡:2023年,高鐵沿線城市GDP增速平均高出全國1.2個百分點,人才、資本、技術加速向中西部流動。社會層面,高鐵成為民生剛需——2024年,中國高鐵日均發送旅客超800萬人次,占鐵路客運量的65%,“千里江陵一日還”從詩意變為現實。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高鐵網絡重構了城市群空間結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通過高鐵實現1小時通勤圈,中西部城市如武漢、成都、西安借助高鐵崛起為“新一線”樞紐。這種“流量經濟”模式,正推動中國從“規模經濟”向“效率經濟”轉型。
從“萬國機車博覽會”到全球高鐵霸主,中國用三十年走完了發達國家百年的路。院士翟婉明還強調,未來中國高鐵的發展方向包括更高速快捷、更安全可靠、更綠色環保和更智能方便。需要建立完善的高鐵運營維護技術標準和安全監控與預警技術體系。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鐵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