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王晶在微博的博名是“小弟王晶”,很自謙的一個稱呼。
然而,王晶這個名字,在香港,乃至兩岸三地,都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說他是一名大導演都不夸張。
在王晶手下紅起來的香港明星,那可就太多了,特別是女明星,就有很多“晶女郎”,像舒淇、邱淑貞、朱茵、翁虹等等。
在當時的香港,演員能夠拍王晶的戲,都會覺得很榮幸,因為王晶的很多戲,基本都有票房的保證。
內地有專業的影視學院,像電影學院、戲劇學院這些,但在香港,演員學演戲的只是一個“培訓班”。并且很多演員其實連“培訓班”都沒有上過,只是通過選美、或者其他綜藝選秀節目出來就直接進入娛樂圈。
而王晶口中的張曼玉,就是屬于這樣的一個人。
張曼玉,1983年的港姐選美大賽“亞軍”及“最上鏡小姐”獲得者。之后,張曼玉進入娛樂圈,簽了公司,開始接戲。
王晶在接受采訪時很直言地評價張曼玉最初的演技:絕對是花瓶,什么都不懂,只是很可愛。
因為張曼玉第一部戲就是拍的王晶的作品,所以王晶的點評應該是中肯的。
王晶還提到,張曼玉大約拍了有十來部這樣的戲后,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自己快“老”了,不能總是演“花瓶”。可是要怎么改變,她自己其實也沒辦法。
正在這個時候,她很幸運地遇到了張艾嘉。
張艾嘉對張曼玉說:“我特訓你一年,給你看一部《黃色故事》。”
果然,張曼玉接受了一年的特訓之后,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回到香港拍王家衛的《旺角卡門》便已經“開竅”,從“花瓶”開始一步步走向實力派。
《黃色故事》這部電影,成了張曼玉演技生涯的轉折點。之后,她憑借電影《三個女人的故事》獲得第2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這一次,沒有人再說她是“花瓶”了!
張曼玉一共拿過5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4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還有2個“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個“國際電影節”杰出貢獻獎。
印象最深的是她演的《阮玲玉》、《新龍門客棧》、《花樣年華》這幾部,每一個角色都深入人心。
所以,人的最初,并不是什么都會。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最終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張曼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