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與普京,就伊朗和烏克蘭問題進行了長時間通話。據克里姆林宮稱,通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特朗普稱和普京通話“沒取得任何進展”】
但從通話結果來看,特朗普顯然在普京這里碰了個“鼻青臉腫”。特朗普事后對媒體表示,他“試圖說服普京盡快結束戰爭”,但“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他還稱,和普京談完有關俄烏沖突的問題后,他“很不高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通話之前,美國剛剛叫停了對烏克蘭的部分武器供應。根據五角大樓的說法,叫停的武器中包括防空導彈以及精確制導火炮。美國方面對此給出的理由是,美國武器庫存不多,擔心給烏克蘭供給武器太多損害到美國自身的國防安全。
但結合此次通話來看,特朗普政府此舉顯然就是在給俄羅斯示好,希望通過這種“讓步”舉動換取俄方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克制,為下一步俄烏談判鋪路。這是典型的“交易性外交思路”:給一點甜頭,讓普京退一步。但顯而易見,普京不吃這一套。
不久之前,俄遠東濱海邊疆區行政長官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俄羅斯海軍副司令米哈伊爾·古德科夫在庫爾斯克州執行任務時與另一位軍官納里曼·希哈利耶夫一同遇襲陣亡。相關報道還提到,與古德科夫一起遭襲的還有10多人,大多數都是高級軍官。
這起襲擊是烏軍近期少有的“斬首式打擊”,外界普遍分析認為烏軍行動之所以如此精準,很可能是得到了北約情報支持,再加上遠程火炮、無人機或高精度導彈的配合。
【俄羅斯海軍副司令陣亡】
自家高級軍官被烏軍“定點清除”,對于俄羅斯來說這無異于一次公開“羞辱”。之所以這么說,不僅僅是因為古德科夫的職位重要,更因為這意味著俄軍指揮系統的安全已經受到嚴重威脅。
在此背景下,普京如果因為與特朗普的通話而放緩或叫停對基輔的進攻,就相當于是在俄軍的怒火上又潑了一盆“油”,不僅對緩解緊張局勢起不到半點作用,而且還會在俄軍中引起強烈的質疑和不滿。
因此與特朗普通話后,普京反而用更加強硬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態度:這筆賬,必須算!
彭博社報道稱,普京與特朗普通話結束幾小時后,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發動了大規模無人機襲擊。
這是近段時間以來俄軍最猛烈的襲擊之一,俄羅斯發射了大批無人機,主要針對基輔,襲擊持續了六個多小時。基輔軍事行政首長特穆爾·特卡琴科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基輔各地都能聽到爆炸聲,該市五個區均有爆炸,居民樓在內的多個民用設施受損。
事實上,俄羅斯此次突襲基輔,并不只是為了給海軍副司令“報仇雪恨”,更重要的是向美國亮明態度:俄羅斯的對烏行動,不是美國能輕易左右的。
【俄羅斯對基輔發起大規模無人機襲擊】
從目前局勢來看,俄羅斯確實在烏克蘭戰場上占據主動。日前,盧甘斯克地區領導人帕謝奇尼克,在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宣布“俄軍已經實現盧甘斯克地區的100%解放”。也就是說,盧甘斯克州全境已被俄軍全面控制。
要知道,俄烏沖突爆發后,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松、扎波羅熱四地雖通過公投加入俄聯邦,但由于種種因素,俄軍始終未能完全控制這些區域,所謂“加入”,更多是一種政治意義上的“主權宣示”。如今盧甘斯克被俄軍全盤掌權,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歸屬落地”。
按照當前俄軍在前線推進的節奏,接下來頓涅茨克、赫爾松與扎波羅熱三地的全面控制估計也只是時間問題。等到這四個地方全部“實控”,俄烏談判的主動權也就能被俄羅斯牢牢握在手中了。
而且普京雖然有意緩和與美國的關系,但是他對于特朗普的話也并不是全盤信任,畢竟,特朗普此次“先斬后奏”地叫停對烏援助的行為,誰也說不準會持續多久,說不定等俄羅斯讓步之后,美國又會翻臉繼續對烏軍援,類似這樣的事情之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更為關鍵的是,俄羅斯現在的軍事和政治判斷,已經不再是“怎么體面收場”,而是“如何贏得徹底勝利”。在這種大背景下,普京寧愿咬牙拖下去,也不可能在特朗普的一通電話后就主動讓步。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場沖突已經不僅僅是俄烏之間的一次對決,也不是美俄之間的博弈,而是一場事關世界格局的長期較量。
不難推測,接下來特朗普不會就此收手,而普京也不會輕易“認輸”。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這場大風暴中,看清每一次動靜背后的邏輯,找準自己的戰略節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