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河南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治療被蛇咬傷的患者。袁曉光攝
人民網鄭州7月7日電 (記者王佩)炎炎夏日,草木蔥蘢間,蛇蟲也進入活躍期。無論是公園散步、山野郊游,還是小區綠化叢中,不經意的“偶遇”可能暗藏風險——毒蛇的獠牙,輕則引發皮膚紅腫,重則危及生命。如何在享受夏日時光的同時避開這些“隱形威脅”?記者采訪了武警河南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為大家整理了一份防護指南,從預防到急救,教你科學應對蛇蟲困擾,讓夏天的每一次出行都多一份安心!
預防篇:遠離“冷血殺手”的生存指南
1.了解蛇蟲活動規律
蛇類喜歡潮濕溫熱的環境,通常在溫暖的季節,如春、夏、秋季最為活躍,尤其在傍晚和清晨。它們常棲息在草叢、灌木叢、石堆、溪邊、田埂等蔭蔽潮濕的地方。外出時,應盡量避開這些區域。
2.做好個人防護
在進入蛇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時,要穿長袖衣物、長褲和高幫鞋,并將褲腳扎緊,必要時佩戴手套和帽子,以防止蛇咬傷手部和頭部。四肢可涂抹風油精、清涼油等,這些氣味一定程度上能預防蛇咬傷。
3.使用驅蛇用品
市面上有一些驅蛇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蛇靠近。在進入蛇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前,可以在衣物、鞋襪上噴灑驅蛇劑,也可以在周圍環境中噴灑,以減少蛇的活動。此外,在野外宿營時,可在帳篷外圍撒驅蛇粉或驅蛇藥。
4.保持警惕,謹慎行動
在野外行走時,盡量走開闊的路徑,避免靠近草叢或石堆。如果聽到蛇的嘶嘶聲或其他異常聲音,應立即停止前進,觀察周圍環境,避免驚擾蛇。在草叢中行進時,可拿一根木棍或樹枝開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5.注意宿營環境
如果外出露營,要仔細檢查周圍環境,確保沒有蛇潛入。睡覺時應關好帳篷門,最好在帳篷內放置硫磺皂等有驅蛇效果的物品。
武警河南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治療被蛇咬傷的患者。袁曉光攝
急救篇:被蛇咬傷后,這6步能救命!
1.保持冷靜,快速判斷
被咬傷后立即停止跑動(跑動會加速毒液擴散),并觀察傷口:毒蛇咬傷:有2-4個大而深的牙痕,傷口劇痛、迅速腫脹,伴頭暈、惡心、呼吸困難。
無毒蛇咬傷:牙痕呈鋸齒狀小牙印,僅輕微疼痛出血,無全身癥狀。
2.遠離危險,記住蛇的特征
緩慢移動至安全區域,避免二次攻擊;用手機拍下蛇的顏色、花紋、頭部形狀(如三角形頭多為毒蛇),或描述給他人,助醫生判斷蛇種。
3.緊急處理3要點
清洗傷口:用清水、肥皂水反復沖洗傷口10分鐘,沖掉表面毒液(禁用酒精,會加速吸收)。
松綁衣物:立即取下戒指、手表、緊身衣物,防止肢體腫脹后血液流通受阻。
制動傷肢:用木板、樹枝固定受傷肢體,使其低于心臟位置,減少毒液隨血液擴散。
這些誤區千萬別踩:
用嘴吸毒:蛇毒可通過口腔黏膜進入施救者體內,導致中毒。
切開傷口:非專業操作易劃破血管,加重感染風險。
冰敷/火烤:冰敷會致組織壞死,火烤會加速毒液吸收。
迷信偏方:如涂草藥、喝白酒,可能延誤治療黃金時間(蛇咬傷最佳救治時間為2小時內)。
就醫提醒:抗蛇毒血清是“救命藥”
處理完現場急救后,立即撥打120或送往最近的醫院,途中保持傷肢不動。
醫院會根據蛇種注射抗蛇毒血清(需先做過敏試驗),并進行清創、抗感染治療。若無法確認蛇種,需告知醫生咬傷地點、蛇的外觀特征,以便選擇廣譜血清。
夏季防蛇蟲附加小貼士
兒童防護:帶孩子去公園時,不讓其在草叢中追逐玩耍,回家后檢查全身是否有蟲咬痕跡。
寵物管理:貓狗被蛇咬傷后可能出現口吐白沫、肢體腫脹,需立即送寵物醫院注射抗蛇毒血清。
穿衣顏色:蛇類對鮮艷顏色敏感,戶外盡量穿淺色衣物,減少吸引蛇蟲的可能性。
武警河南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提醒:夏季是蛇蟲活動旺季,提前做好防護、掌握急救知識,才能盡情享受戶外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