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中國”,這詞在兩岸關系里就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大陸這邊立場很明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律上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領土”。這點在《反分裂國家法》里寫得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空間。
可到了臺灣那邊,情況就復雜了。國民黨這邊,尤其是馬英九在位時,喜歡拿“中華民國”說事兒。他們嘴上也認“一個中國”,但這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臺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大陸呢?在他們眼里不過是“中華民國”的另一個地區。這種“一個中國”的解釋,跟大陸的版本完全是兩碼事。
馬英九拋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個地區”,乍一看像是想找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說法。可你仔細品品,“兩個地區”這四個字可不簡單。什么叫“地區”?在咱們大陸的語境里,地區就是國家內部的行政單元,比如“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是中央管著的地方。
可馬英九把臺灣和大陸并列成“兩個地區”,這不就是在暗示臺灣跟大陸是平起平坐的地位嗎?這跟大陸說的“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完全不搭邊。
為什么有人說這是“暗獨”?原因就在這“平起平坐”的味道上。大陸這邊對“一個中國”的理解是上下級關系:中央政府管著地方,臺灣是地方,沒得商量。可馬英九這句“兩個地區”,愣是把臺灣抬到了跟大陸對等的位置。這不就是在變相否認臺灣是大陸管轄下的領土嗎?
更關鍵的是,他沒明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兩岸關系這么敏感的事上,話不說清楚就等于留了口子。你可以說他是故意模糊焦點,也可以說他是在打擦邊球,但不管咋說,這口子一留,獨立的意思就藏不住了。從大陸的角度看,這不就是“暗獨”嗎?表面上不喊“臺獨”,但骨子里透著股不認自己是中國一部分的勁。
再往深了說,馬英九這說法跟“九二共識”也有點微妙的關系。“九二共識”是兩岸當年談出來的一個默契,大意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各自表述”。大陸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認的是中華民國,大家心照不宣。
可馬英九把“兩個地區”拎出來單說,就有點跑偏了——“各自表述”不等于“平起平坐”,更不等于把臺灣擺成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這么一搞,“九二共識”的底線就被他踩了邊,甚至可以說是在偷偷往外挪。
馬英九為什么要這么說?他在2008年到2016年當臺灣地區領導人,那會兒兩岸關系時好時壞。大陸這邊經濟崛起,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壓著臺灣“回歸”的意思很明顯。
臺灣內部呢,又分裂得厲害:一邊是主張“臺獨”的民進黨,另一邊是想跟大陸緩和關系的國民黨。馬英九夾在中間,既得穩住國民黨基本的盤,又得應付民進黨那幫人的壓力,還得跟大陸打交道。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個地區”這句,看似是個折中方案。他想給大陸遞個橄欖枝,表示“咱還是一個中國嘛”,同時又給臺灣內部留點面子,不直接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免得被“獨派”罵得太慘。可這算盤打得精,卻沒討到誰的好。
大陸這邊一看,覺得他這是在玩文字游戲,沒真心承認“一個中國”的核心原則。臺灣的“獨派”呢,又覺得他太軟弱,沒敢直接喊獨立,還在“一個中國”的框框里轉悠。結果就是兩頭不落好:大陸不滿意,臺灣內部的“獨派”也不買賬。
大陸對馬英九這言論的態度很明確:不接受。官方多次表態,“一個中國”不是隨便拿來玩概念的,必須清清楚楚地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馬英九的“兩個地區”說法,在大陸眼里就是一種挑釁。2016年他卸任后,大陸對臺政策越來越硬氣,跟他這種曖昧的態度脫不了干系。
其實不光是官方,網上普通老百姓也看不慣。隨便翻翻微博、知乎,就能看到不少人吐槽:“馬英九這是在搞分裂啊,嘴上說一個中國,實際上不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不就是‘暗獨’嗎?”還有人直接點名:“別看他不喊‘臺獨’,這心思比民進黨還陰,反動得很!”
臺灣內部對這句的反應,那就更熱鬧了。國民黨內部還算能接受,畢竟他們本來就喜歡“中華民國”的說法,馬英九這句多少算延續了他們的思路。可民進黨那邊就不干了。民進黨從根兒上就不認“一個中國”,在他們眼里,馬英九這句還是太“親中”,不夠“獨”。蔡英文上臺后,直接把“九二共識”扔一邊兒,可見馬英九這套在“獨派”面前根本站不住腳。
普通臺灣人呢?看法也不一樣。有的人覺得馬英九說得有道理,兩岸得和平相處,總不能老打仗吧;可也有人覺得他太虛偽,明明不敢獨,又不敢真跟大陸統一,搞得兩邊都瞧不上他。
馬英九這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個地區”,其實也照出了兩岸關系的一個真相:雙方都說“一個中國”,但這“中國”到底是啥,誰也說服不了誰。大陸要的是統一,臺灣這邊,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心里都有一本自己的賬。國民黨想維持現狀,民進黨想往“獨”上走,這分歧是實打實的。
過去幾十年,兩岸關系忽冷忽熱,但核心問題始終沒變。馬英九想靠這種模棱兩可的話找平衡,可現實是,這種平衡根本走不通。大陸不會接受一個不明確的“一個中國”,臺灣內部的“獨派”也不會因為你說了“兩個地區”就消停。結果就是,他這句看似聰明的話,到頭來啥也沒解決,反而讓矛盾更明顯。
回頭看馬英九的從政經歷,他這人確實挺矛盾。早年他在國民黨里算“親民”派,上臺后也推過兩岸交流,比如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那會兒兩岸直航、旅游都熱火朝天。可他骨子里對“統一”從來沒真上心過。他的政策也好,言論也好,總透著一股“維持現狀”的味。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個地區”這句,就是他這種心態的縮影。想緩和關系,又不敢真往前邁一步;想安撫“獨派”,又不敢徹底翻臉。這種騎墻的態度,在兩岸關系越來越緊張的時候,就顯得特別刺眼。大陸這邊給他貼個“反動”標簽,不光是因為這句具體的話,更是因為他這種曖昧立場本身,就跟國家統一的大方向對著干。
馬英九2016年下臺后,政治影響力肯定不如當年了。現在的臺灣,蔡英文和民進黨當道,往“獨”上靠得更明顯。國民黨內部也亂七八糟,馬英九的聲音越來越邊緣化。可他偶爾出來說兩句,比如重提“九二共識”或者評論兩岸關系,還是能掀起點浪花。
不過,他這套“兩個地區”的說辭,已經被現實狠狠打臉了。大陸這邊態度越來越硬,軍事演習、外交打壓一波接一波;臺灣內部“獨派”勢力抬頭,根本不吃他這套“平衡論”。馬英九想靠這句找個中間地帶,現在看,完全是癡人說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