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訪問香港,面向全港市民免費開放參觀,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熱情。
然而香港知名人士霍啟剛與郭晶晶夫婦一家登上了航母,其中11歲兒子霍中西卻未能登上這艘備受矚目的國之重器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而對于這樣的疑問,霍啟剛在進行了回應過后,人們這才得知原因,原來,是年齡“卡”了門檻!并不愿違背規矩的做出了選擇,這樣的回答頓時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稱贊,并紛紛為他們的行為進行點贊。
全民共享的“大國榮光”
2025年7月3日,香港回歸28周年,這一天,維多利亞港迎來了一位重量級客人,一位足以讓全城目光聚焦的“鋼鐵巨獸”——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伴隨它一同前來的,還有延安艦、湛江艦、運城艦三艘護航艦艇,這并非香港第一次迎接航母,卻是歷史性的一刻。
此前遼寧艦的到訪,已讓香港成為全球唯一一座有過現役航母開放日的城市,而如今,山東艦的到來,也讓這項“唯一”紀錄再次升級。
此次山東艦訪港,是香港首次迎來兩艘現役航母開放日,亦是全球首個獲此待遇的城市,而為了讓市民親身感受國之重器的脈搏,軍方開放了免費參觀名額,消息一出,香港的熱情被瞬間點燃。
預約網站幾乎在開放的同時就陷入癱瘓,門票在半小時內被一搶而空,有人形容,那股瘋搶的勁頭,堪比搶張學友演唱會的門票,然而在這場全民狂歡中,一道清晰的界線被劃下:11歲以下兒童,禁止登艦。
這不是歧視,而是出于最現實的安全考量,航母內部通道狹窄,結構復雜,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確實存在風險,這條規定,如同一堵看不見的墻,立在了無數充滿渴望的小小軍事迷面前,也立在了一個備受矚目的孩子面前。
霍啟剛的“堅守”與“遺憾”
霍啟剛的兒子,就是其中一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小軍迷,對軍艦和戰機如數家珍,得知山東艦要來,他比誰都興奮,登上航母成了他最大的心愿,可他,還不到11歲。
以霍啟剛的社會地位和人脈,為一個孩子爭取一次“破例”的機會,或許并非難事,這幾乎是許多人下意識會產生的想法,但他沒有。
面對兒子的渴望和失望,霍啟剛的選擇是:尊重規則,他沒有打一個電話,也沒有試圖尋求任何特殊照顧,他帶著兒子,去了另一個開放地點——昂船洲軍營。
在那里,兒子雖然沒能登上山東艦,卻看到了湛江艦等驅逐艦的風采,觀摩了軍人叔叔們的日常訓練,他還饒有興致地學著疊“豆腐塊”軍被,親手觸摸到了軍隊生活的一角。
他在采訪中坦言:“特權不是用來打破規矩的,而是用來帶頭維護規矩的”,這一態度不僅體現了對軍方規則的尊重,更傳遞出對子女教育的深遠考量。
事實上,霍啟剛夫婦向來注重培養孩子對國防的關注與敬畏,此前他曾多次帶兒子參加軍營開放日,每次均和普通市民一樣排隊預約,拒絕特殊待遇。
而此次“年齡門檻”事件,也是在無形中為兒子上了一堂生動的“規則課”:社會公平,始于對規則的敬畏與遵守。
同時這一選擇,讓無數香港市民豎起了大拇指,網友更是評論稱:“特權不是用來打破規則的,而是用來帶頭維護的,霍家的家風,才是真正的豪門教養”。
在全民爭睹航母的狂熱中,霍啟剛的選擇如同一股清流,展現了公眾人物對規則的敬畏——越是身份顯赫,越需以身作則,用行動詮釋“愛國不僅是熱情,更是對秩序的尊重”。
霍中曦未能登艦的“遺憾”,意外成就了一堂超越視覺震撼的教育課,而霍啟剛通過遵守年齡限制,向孩子傳遞了比航母本身更珍貴的價值觀:規則面前無特權,家國尊嚴需共護。
這一選擇,讓“愛國”從口號落地為具體的行動準則——維護規則,便是維護國家的根基。
這種以身作則的家教,比登上十次航母都更有意義,他用行動告訴孩子,也告訴社會,對規則的敬畏,是比任何特權都更值得驕傲的品質。
秩序與情懷
如果說霍啟剛的選擇是規則之下的冷靜與克制,那么整座香港,則陷入了一場情感的集體噴發,當山東艦龐大的身軀緩緩駛入維港時,兩岸早已站滿了翹首以盼的市民,手機、相機,各式各樣的鏡頭,都對準了這個象征著國家力量的龐然大物。
山東艦開放期間,香港市民的參與熱情貫穿海陸空:海上,特區政府消防船以“水門禮”迎艦;空中,直升機全程直播編隊進港實況,岸邊,民眾揮旗吶喊,場面熱烈。
95歲高齡的原東江縱隊老戰士羅兢輝亦登艦參觀,他動情地對官兵說:“今日的航母編隊讓我想起當年‘小艇打大艦’的奮斗歲月,希望你們傳承艱苦奮斗精神,守護國家安寧。
看著自家航母的雄姿,他的眼角泛起了淚光,感慨地說,以前在維港看慣了外國軍艦耀武揚威,今天終于等到了我們自己的航母,這種揚眉吐氣的感覺,筆墨難以形容。
這種自豪感,不分年齡,不分階層,在中環寫字樓里工作的金融白領,在公園里晨練的退休公務員,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著山東艦。
成功搶到票的市民,更是將這份喜悅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人,登上飛行甲板,親手觸摸殲-15“飛鯊”戰機的冰冷外殼,感受“萬噸大驅”的磅礴氣勢,這些都成了可以炫耀一整年的珍貴記憶。
熱烈的氣氛從港口蔓延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場發自內心的熱愛,一股滾燙的洪流,燒得比航母的引擎還要炙熱。
更深層次而言,這一事件折射出香港社會對“國民身份”認知的變遷,老一輩曾目睹外國軍艦停泊時的“寄人籬下”,而今自家航母歸來,帶來的不僅是軍事威懾力的展示,更是民族自豪感的回歸。
霍啟剛的“守規”之舉,恰與此精神共鳴:真正的愛國,是每個人對國家的制度與秩序的自覺維護,而非情緒的宣泄或特權的攫取。
山東艦的開放參觀,是硬實力的彰顯;霍啟剛的守規選擇,則是軟實力的體現,二者共同勾勒出大國崛起的完整圖景:鋼鐵戰艦守護海疆,而人民的規則意識與自律精神,則守護著國家的“軟邊疆”。
當市民們有序排隊安檢、孩童們因年齡限制而暫緩登艦時,這份對秩序的尊重,恰是現代社會文明與大國國民素養的縮影。
山東艦的甲板未能留下霍中曦的足跡,但這一“缺席”卻鑄就了更深刻的記憶,霍啟剛用行動證明,愛國教育無需特權加持,守規本身便是最好的教材。
當全民共同守護規則,這份對秩序的敬畏,終將化作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與航母的鋼鐵身軀一道,構筑起真正的“大國底氣”。
結語
山東艦的“鐵規”,守護的不僅是安全,更是公平 山東艦的開放,是國力強盛的展示,亦是國防教育的窗口,而霍啟剛對規則的恪守,則為這窗口增添了人文溫度。
當11歲的霍中西眺望這艘無法登臨的巨艦時,父親教會他的,或許比艦艇本身的雄偉更值得銘記,特權不是人生的通行證,遵守規則才是立足社會的基石。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信源:
《登艦參觀,霍震霆、霍啟剛、郭晶晶都來了!》——人民日報
《霍啟剛:山東艦訪港難得 孩子盼登艦 吁艦隊訪港常態化》——維港風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