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還在與美國眉來眼去,轉身卻對金磚國家大加贊賞,莫迪這番操作讓人看不懂。
美印高層會談意外談崩,中方迅速表態:將堅決反制,一時間氣氛驟然緊張。
而不到24小時,莫迪便改口吹捧金磚,話里話外充滿“求穩”意味。
2025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推出了一項震驚世界的政策——對等關稅。
這個政策的核心很簡單,就是要求其他國家必須與美國簽署新的貿易協議,否則就要面臨高額關稅的懲罰。
剛開始的時候,特朗普還算克制,宣布的最高關稅上限是50%。
他給了75個國家90天的緩沖期,讓大家有時間考慮要不要屈服。
這90天里,各國代表團絡繹不絕地飛往華盛頓,試圖與美國達成某種妥協。
7月4日,美國獨立日這天,特朗普徹底撕下了溫和的面具。
他公開宣布,對那些還沒有簽署協議的國家,新的關稅稅率將從10%起步,最高可達70%。
這比三個月前宣布的50%還要高出20個百分點。
特朗普的這一招,明顯是在逼迫那些還在觀望的國家盡快做出選擇。
他知道,90天的期限馬上就要到了,必須給這些國家施加更大的壓力。
印度總理莫迪在國際政壇上有個外號——"墻頭草"。
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聽,卻很準確地描述了他的外交風格。
在莫迪看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今天可以是盟友,明天就可能成為對手。
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后,莫迪的第一反應是向美國示好。
他知道美國副總統萬斯即將訪問印度,為了展現誠意,莫迪在萬斯到訪前一天,突然宣布對中國鋼鐵產品加征12%的臨時關稅。
這個舉動的用意再明顯不過——告訴美國,印度愿意配合美國的對華戰略。
莫迪還主動喊話特朗普,表示印度愿意盡快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簽署新的協議。
在他看來,只要能保住美國市場,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現實很快就給了莫迪一記耳光。
印巴邊境又起沖突,美國不但沒有支持印度,反而在G7峰會上對印度的一些做法提出批評。
這讓莫迪意識到,美國并不是真心想要幫助印度,只是想利用印度來對付中國。
7月5日,印度政府做出了一個讓外界大跌眼鏡的決定——向世貿組織遞交申請,準備對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加征報復性關稅。
從討好到反擊,莫迪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7月2日,越南成為第一個向美國妥協的亞洲國家。
越南與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中,有一條特別扎眼的條款:第三方從越南轉運出口的商品將被加征40%的關稅。
這條規定的針對性太明顯了。
越南是中國的鄰國,也是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重要中轉站。
美國這樣做,就是要切斷中國商品通過越南進入美國的通道。
越南政府在簽署協議時肯定經過了激烈的內部討論。
一方面,美國市場對越南經濟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得罪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也不是明智之舉。
最終,現實的壓力讓越南選擇了妥協。
越南的妥協產生了連鎖反應。
僅僅48小時后,柬埔寨也宣布與美國達成協議。
東南亞的小國們開始意識到,在大國博弈中,他們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
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他們的態度格外引人關注。
按理說,這兩個國家應該會毫不猶豫地支持美國的政策,現實卻并非如此。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表現讓特朗普大失所望。
美日兩國連續進行了六輪談判,石破茂始終不肯讓步。
他甚至公開表示,與其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不如通過正常貿易來維護國家利益。
這番話徹底激怒了特朗普。
他在社交媒體上大罵日本忘恩負義,并威脅要對日本商品加征至少30%的額外關稅。
原本計劃取消的25%汽車關稅,現在也被無限期延長。
韓國的情況更加微妙。
新任總統李在明上臺后,第一通電話就打給了特朗普,表達了簽署貿易協議的意愿。
可是到了7月3日,李在明突然改變了口風。
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抱怨說,韓美雙方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談判異常困難。
更有意思的是,李在明在同一天還向中國伸出了橄欖枝。
他強調自己將奉行"實用主義"外交政策,會優先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這種前后不一的表態,充分展現了韓國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
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中國的態度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
中國外交部多次表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來討好美國。
一旦發現這種情況,中國必將采取反制措施。
這不是空話。
從關稅戰開打的第一天起,中國就對美國的加稅舉動進行了對等制裁。
三個月來,中國的立場始終如一,沒有絲毫動搖。
這種強硬態度讓特朗普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對華策略。
中國的底氣來自于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完整的產業鏈。
美國想要通過關稅戰來遏制中國,結果卻發現自己也深受其害。
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率持續攀升,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反制措施精準有效。
中國選擇性地對美國的農產品、能源等關鍵領域進行反擊,讓美國的相關產業叫苦不迭。
特朗普的支持率因此不斷下滑,這讓他不得不考慮與中國進行談判。
莫迪正是看到了中美博弈的這種態勢,才決定改變策略。
他意識到,在美國沒有實現制造業復興的情況下,很難在與中國的較量中占據上風。
與其跟著美國一條道走到黑,不如見風使舵,為印度爭取更多利益。
這場關稅大戰還在繼續,各國都在算計著自己的利益得失。
美國想要重塑世界貿易格局,中國堅決維護自身權益,其他國家則在夾縫中尋找生存空間。
國際政治就是這樣殘酷,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誰能在這場博弈中笑到最后,恐怕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